明月如诗

烟台日报 2025-09-28 14:46

进入初秋,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清风略带着几丝寒意,阳光也安静了许多。秋夜越来越凉爽了,橘红色的灯光下,很多人在下棋、聊天、吃夜宵。这时,月牙静悄悄地爬起来,启明星陪伴在它的身旁,成为初秋夜空的一景。

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看月亮。当月牙初萌的时候,我们躺在麦秸垛上,一边吹着口哨,一边等着月牙升起来。刚刚学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对着月牙高声朗诵起来。那时,我们很难把“光”和“霜”联系在一起,也很难有“思”的感触,只是懵懵懂懂地觉得它跟眼前的月亮很契合。

初中以后我就开始上晚自习了。中秋节那天晚上,下课后回宿舍的路上,我突然发现这晚的月特别圆、特别亮,校园内像是洒上了一片银辉,一栋栋教学楼格外清晰,操场边的花坛半是朦胧半是韵味。这时,关于“月”的诗我知道得多了一些,“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或欢快,或悲壮,或团圆,或含蓄,都在这月圆之夜发生。

随着烟台的发展,赏月瞭望点多了。在栈桥上赏月,那便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面是青山起伏,一面是大海微澜,明月便有了青山做伴、大海为酿、秋风把盏的中秋气象。在月亮湾赏月,一面亲吻着皎洁的月光,一面让海水浸湿我的衣襟。我觉得明月离我特别近,近得仿佛能嗅到月壤的味道,能看到那些环形山,能摘下桂树的果实,“万顷银涛俱皎洁,一轮金魄尚团栾”。月亮湾的银涛,正在向我涌来,我的手上、脚上、头发上,都沾满了月辉。

站在烟台山的瞭望塔上,能看到圆月从遥远的海平面徐徐升起。它照亮了芝罘岛,照亮了崆峒岛,照亮了停泊在海湾里的轮船,照亮了海堤大坝,照亮了这一片海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迎着轻柔的海风,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那轮明月。

每次来到岱王山上,我总是感叹烟台还有这么高的山,可供我们看日出日落,感受春华秋实,浸染春风秋雨,领略潮涨潮落,在中秋节这天与圆月共同沐浴这万千世界。这时,圆月高高挂在万里海疆之上,似与我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这座高耸入云的岱王山上,我仿佛正依偎在明月身边,听着松涛阵阵,感受着海风习习,无数遐想顿时跃上心头。

每当月圆的时候,很多星辰都暗淡下来了,只有极少数星星依然清晰可见。此时,启明星就守候在明月周围,它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我们心中的女神。在明月的银辉下,大地上泛起一阵阵涟漪,那是小草小花在月色下散发出来的清香。由于秋雨的滋润,何首乌肥大的叶子在月光的映衬下,翠绿得有点泛白。在一个个迷你公园里,枇杷树宽阔的树叶光亮如新,与明月相映成趣。一些猫儿屎爬上高高的横梁,长长的果实垂坠下来,在月色的照耀下格外娇俏。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街上的月饼也多了起来。中秋赏月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凡是有明月的地方,都是赏月的好地方,而月饼是捧在手心里的明月,吃在心里的明月。

(战军)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