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代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民间有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之说。
在丁字湾一带,有这样的风俗,进入三伏后人们讲究“歇伏”。所谓“歇”有休息的意思,体现了对健康的重视。刚进入头伏的时候,老辈人常常提醒我们头伏要吃一顿饺子。头伏吃饺子,寓意是把吉祥包进肚里。每年到了头伏,蝉声开始在枝头躁动起来。这声音,告诉大家该歇伏了,包饺子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物资比较匮乏,荤菜短缺,每到入伏这天,农家人想包饺子,面缺荤稀,都有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于是,聪明的人们盯着五龙河白蚬子做起了美食文章。
五龙河浅浅的水域,细细的泥沙里生长着一种像瓜子似的小白蛤蜊,当地人叫它白蚬子。白蚬子味道鲜美,滑香嫩白,当地人用它包饺子、开卤、炒菜提鲜。

资料图
入伏这天,三里五村的孩子们在大人带领下,三五成群,带着工具,到五龙河安营扎寨,摸一些白蚬子带回家。洗净后把白蚬子放在锅里,一会儿肉随着笊篱的晃动漂浮起来,奇迹般地脱壳而出,瞬间被收在笊篱上。白蚬子的汤也很好,像奶一样浓浓的、白白的,有一股清香。
蚬肉鲜美无比,有“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的美称,把肉用碗盛起来,留着包饺子备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去菜园摘几根嫩茭瓜带回家,洗净去头尾,直接剁碎,越碎越入味。再用纱布挤掉多余水备用。将茭瓜馅放适量的花生油,加白蚬子肉、鸡蛋碎、盐、味精、葱花等,在搅拌时先后加入酱油、香油后,美味直冲味蕾,有种口水直咽的冲动。
一家人齐上阵,揉的揉、擀的擀、包的包,各自分工明确,三下五除二,饺子包好了。坐在锅台前负责烧水的都是老年人,早就大锅加水烧沸,几乎与包饺子结束同步。沸水下饺子,滚上三滚,饺子捞出来,捣蒜加醋,皮薄馅嫩,热气腾腾,家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跃,热汗顺着额角淌。
炎炎盛夏,一盘盘鲜美可口的饺子端上来,一家人围在一起,美味与家的温暖紧密地碰撞,感受亲情的浓厚。(孙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