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里来一盘清爽可口的蒜泥茄子,不仅能消暑、开胃、增加食欲,更是一道下饭的佳肴。
当知了躲在绿叶稠密的树梢里,开启它聒噪的生涯,大地也开启了蒸笼似的模式。农村家家户户的小菜园里,茄子也迎来它疯狂的长势。墨绿的茄子叶,油光锃亮的大长茄子显得格外诱人。
下地忙活一晌午的庄户人,也到了做饭时间。路过自己家菜园,顺手摘上那么几个胖嘟嘟的茄子,还有绿油油的青椒,回家简单收拾一下,就是一顿绝佳的美味。

AI配图
我从小就爱吃茄子,无论是炒着吃,还是炖着吃,都是我的最爱。这或许与我小时候的一次经历有关系。20世纪60年代我的脚在寒冷的冬季患上冻疮。从此以后,一到冬天冻疮就犯,溃烂的脚趾又痛又痒。痛还能忍耐,就是痒得钻骨头般难受,还不能用手挠,因为表面的肉已经溃烂。尤其是在屋里暖和的时候,痒得让人彻夜难眠。母亲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来的偏方,弄来霜打过的茄子芥蒂,点上火让我烤双脚。民间偏方有时候真的能治疗大病,经过几次茄芥蒂烘烤后,我的冻疮竟然好了,而且冻疮再也没有犯过。也就是这次经历,我对茄子这种普通不过的蔬菜有了一种偏执的嗜好。看到茄子脑中就想起它治好了我的冻疮。
成年以后,我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蒜泥茄子,尤其是配上白米饭,夹上一筷子软乎乎带着大蒜香味的蒜泥茄子,与白米饭是绝配,吃起来是又开胃还收不住嘴。
有一年夏天我苦夏,不爱吃饭。父亲知道我爱吃蒜泥茄子,他就做了蒜泥茄子跑了几里地,大中午头给我送到单位来。
那一年夏天,也就是在蒜泥茄子这道美味引诱下,苦夏的我体重没降反增。老父亲做的蒜泥茄子是爽口,细滑,入口即化,但茄子口感又不是烂如泥一般没咬劲。
老父亲做这道蒜泥茄子很拿手,他挑选的都是那种又大又胖,长得好看的茄子。这样的茄子切开后,里面的肉质白嫩,纹路丝滑。父亲说长的好看的,茄子味才浓。他用菜刀切茄子的时候,把菜刀磨得又快又亮,刀上一点锈不准有,他说如果菜刀上有铁锈,茄子容易吸味,蒸出来有股锈蚀怪味。他把茄子切成大拇指粗细的长条,整齐摆在笼屉上。
在蒸的过程中,父亲也有小妙招,他说蒸茄子火大,太烂了不好吃。蒸不烂茄子发涩,吃起来青涩味。要想茄子好吃丝滑,必须把水烧得滚开,然后把茄子放在笼屉里放上蒸,茄子要均匀摊开。看着时间也就七八分钟,就关火,把茄子放笼屉里焐一会儿,这样蒸出来的茄子火候合适,茄子味道浓。
他做的蒜泥茄子,使用大蒜也是有讲究,专挑那些当年阴干透了,存放时间稍长的大蒜,他说这样大蒜辣味十足。他把蒜皮一点点仔细地扒下来,使大蒜瓣滴水不沾,干干净净,然后用蒜臼子快速使劲地捣成蒜泥,用小勺子挖出来放在碗里,说这样捣出来的蒜泥辣味浓。最后在锅里烧开热油浇到蒜泥里,再用一个碗扣在上面焐一焐,使大蒜味道更浓。
父亲做的蒜泥茄子喷香,还带着诱惑人的辣味,但吃到嘴里不那么辣,口感纯正香而不腻。(李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