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煎土豆不普通

烟海e家 2025-08-13 23:52

  “一碗糊涂粥供尝,地瓜土豆且充肠。萍飘幸到神仙府,始以人间有稻粱。”清代诗人刘家谋深感灾荒之年土豆由担当拌饭、下酒功能的蔬菜摇身当了救命食粮角色,遂展卷挥毫,将一通好话说给了远道而来的土豆。

  马铃薯,我老家直呼为土豆、地豆,还有村人叫它地蛋。离老家远一些的地方,大人孩子还叫土豆为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粗略数下来,这土豆大概有八九个名字。不过,甭管人们给了土豆多少种叫法,喜欢它泼实生长、产量高,尤其还有既为菜,还当粮的本事,凭这些,土豆几乎得到了人类的普遍喜爱。

图片

AI配图 

  土豆起源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为印第安人“驯化”,栽培历史距今七千余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明朝郑和下西洋与国外海运沟通,由海路传入中国很多蔬菜,其中就包括土豆。

  土豆菜肴拌饭,我最喜欢的烹饪方式是油煎。油煎土豆片香鲜软烂,抿酒做肴,单吃当饭,可谓两相宜。我推崇的这种做法,不光老家人喜欢,不少远方的人也是喜爱有加。有年初秋在武汉,寻得六渡桥一带的酒楼食肆落座填肚子,店家热情推荐自家的主打美食油煎土豆片。欣喜之时,遂与同伴点单。除了做法跟老家的一脉相承,只是用油不是我们习惯的花生油,其菜籽油显黄显腥,多少有些不适应。

  一次在江西上饶连吃两顿油煎土豆片,比之老家同款吃食,感觉不足有两点:一是用油过多,咀嚼时油腻感重,这就悖了“食应少油”的养生之说;二是面糊中调加了小米辣泥,口感过辣,抵冲了油煎土豆片自带的香和鲜,让外地人吃起来不适应。

  在安徽宿州那回吃得好。土豆片的厚薄、煎制用油、挂糊浆水,以及事先腌卤程度等等都跟胶东老家人的烹饪技法极似,一口好味,竟换得外地人的我和同伴连声夸赞。

  甘肃兰州人也爱吃油煎土豆。有次我和一帮摄友到甘南,事前打算吃正宗兰州拉面的,怎料让熟悉的油煎土豆香诱惑得不行,七八位摄友一致同意饕餮喜欢的油煎土豆片。这道菜味道纯正,烹饪技法地道,土豆不是传统的黄皮白肉的那种,是跟紫薯一样的色泽。还有一次在郑州北一个叫二十里堡的村子旁边的排档里吃过一回油煎土豆,当地人用的是芝麻油。同桌的伙伴吃后感慨道:“这充饥飨人的劲头大得很哟!”

  老家人珍爱食材。精米细面都糊口,淡汤糙菜皆充饥。烹饪菜品时,稀罕的、精细的食材连根带茎都不忍舍弃。像土豆这类泼实且高产的“大路货”同样高看一眼,认真调拌,用心烹制,照样弄得好肴犒劳一家老小。

  老家人在油煎土豆做法上从不“偷工减料”。选得个头大的、圆润的土豆,水洗后去皮,竖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状,继而撒入细盐腌制进味,格外追求别样滋味的村人在腌制时还适量撒进些五香粉,或八角面儿、葱姜碎末之类,期待煎后一口尝得众味香。起锅热油,土豆片挂糊上浆并先锅底、后锅边依次放置,两面轮煎。不长工夫,花生油香融合着土豆片煎制溢出的香气即盈满堂室,香透庭院了。

  各自盛满一盘香浓但不油腻、金黄却不焦煳的油煎土豆片,一家老小或坐炕围桌,或凑堆儿坐于庭院,其乐融融的暖人场景陡然呈现。一份浸着热度、溢着香味儿的油煎菜品,在既为菜、又当粮的角色转换中,把一家人的情爱和暖意呈现出来。

  香煎土豆片,如此一道村人眼中四季常见的“普通”菜品身价陡增,捧碗咀嚼时,愈发沁心飨人了。(崔启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