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座土地庙

烟海e家 2025-05-22 20:46

  早些年,乡间每个村子都有一座土地庙,供奉着土地老爷和土地奶奶。在民间信仰中,土地老爷属最低一级的神灵,但也最接地气。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村里的人去世了,其家属第一时间就要去土地庙“报庙”。到了出殡前一天晚上,还要到土地庙送纸扎的灯笼。其实,人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一个心愿,就是期盼自己的亲人能一路走好。

旧时土地庙资料图  文图无关 

  每个村有一座土地庙足矣,但在牟平区莒格庄镇院下村,早年间不足百户人家,却曾有二十四座土地庙,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家乡南部是连绵不断的昆嵛山区。早年间,有钱的大户人家都会在这里买一片山岚,然后在山脚下置办几亩土地,再盖几间草屋,找一户穷苦人家负责看护,这户人家通常被称为“庵户”。随着年头的增多,这些“庵户”慢慢发展成了小村落,至于叫什么村名,大多随着村民的姓氏,叫成了“吕家庵”“曲家夼”“王家沟”等等。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这一带零散的小自然村都归属在院下村。粗略算下来,院下村的占地面积,南北约长六公里,东西约宽四公里,实属“疃大没有人家”。也正是因为这种居住方式,还闹出过一段笑话。

  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牟平县盲人宣传队来到莒格庄公社巡回演出。他们一个紧挨一个往前走,当走到杨家盘村时,盲人打听村民前面是什么村,村民告诉他们,前面是院下村。盲人向前走了一段路,又找人打听这是哪里,当地人告诉他们是院下村。盲人又沿着路继续往前走,一路走一路打听,走了一上午,人们都说是院下村。盲人疑惑极了,最后叹息着问:“院下村究竟有多大,怎么我一头晌也没走出去?”村民笑了,说:“俺村多大?俺村光土地庙就有二十四座!”一下子把这些盲人惊得哑口无言。

  由于地处胶东东部丘陵山区,像院下村这种情况,我们家乡还有不少。像龙泉镇就有著名的“二十四个小枣园”,每当和外村人说起来,他们都说自己是枣园村的,于是便有了“二十四个小枣园”之说。当然,他们这些村的二十四座土地庙也是少不了的。

  尽管每个村都有一个土地老爷,但他们得到的待遇却不是一样的。记得民间有这样几句顺口溜,把他们之间的差距表述得活灵活现:“土地老爷本姓张,家住西南拐角方,有钱的老爷住瓦房,没钱的老爷住水缸。”早年间,在那些人口众多的富裕村子,土地庙都修建得体体面面,土地老爷和土地奶奶的神像都用上好石料雕刻得栩栩如生。那些人口少的庵户村,土地庙修得则差强人意。我小时候去南山刨地时,看见一个庵户村的土地庙很不成样子,只是找两块石头,把方正一些的放在下面,把圆滑一点的放在上面,这就是土地老爷。再用乱石围着土地老爷干砌了一堵墙,上面用一块大石板当屋顶,就算是土地庙了。按照乡间人的说法,“甭管庙好坏,敬神有神在,不敬神就是泥两块”。

  20世纪60年代末,所有的土地庙都拆除了。(刘甲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