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鱼生长在胶东丁字湾一带,长相丑陋,身有斑点,皮肤像河豚,身材似壁虎,双眼像螃蟹的眼睛一样能弹出来,两边的腮向外突出,鱼头呈三角形。
“鱼不可貌相”。别看它丑陋,可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被誉为海产珍馐,鱼中“人参”。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精明的丁字湾一带人们,滩涂鱼经典的三种吃法是:熬鱼汤、打鱼冻、炖豆腐。
滩涂鱼属小型鱼类,别称泥猴、跳跳鱼、泥牛、滩涂虎,栖息于丁字湾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

滩涂鱼资料图
每当退潮的时候,数以万计的滩涂鱼,纷纷探出头来,东张西望,跌跌撞撞地在海边滩涂上晒太阳,嬉戏觅食。那场面浩浩荡荡,跳跃声此起彼伏。
上世纪60年代初,海边人近水楼台,经常抓滩涂鱼,回家把内脏挖取干净,连头带尾一起炖汤吃。尽管鱼肉少得可怜,却是充饥、下饭的好东西。嚼在嘴里的地瓜干、粗饼子难以下咽,如果能喝一口鱼汤当就头,地瓜干、饼子瞬间被“征服”,规规矩矩、顺顺溜溜地进食道里。因此,庄稼人称鱼汤是最好的下饭“神器”。
一到了腊月,人们带着工具到海滩捉一些滩涂鱼用来打鱼冻,以备过年招待客人。说是鱼冻,实际上就是一锅“大杂烩”。把鱼块加葱、姜、花椒、生根发芽的黄豆芽、白菜帮等,一起放进锅里熬煮。开锅后改用小火大约煮一个小时,关火前用笊篱把鱼骨全部捞出,再放少许醋、盐、酱油、料酒、葱丝和一勺香油去腥、提鲜。如果条件允许,鱼汤里放点猪皮一起熬煮,冻会更紧实,味道也更鲜。
鱼汤熬好后,用盆盛出,放在阴冷地让它自然凝成鱼冻。鱼汤汁和汤里的胶原蛋白冷却一段时间后就凝结成一种晶莹剔透的“鱼冻”。
鱼冻的质地如同凝脂,半透明的琥珀色外观,让人食欲大增。用筷子夹一块含在嘴里,一股冰凉的醇香在口中绽放,让人心满意足、眉舒眼开。
正月里家里来客人,切一碟鱼冻招待客人,也是非常有面子的,更是一道不错的下酒菜。鱼冻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情怀,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和乡愁。
胶东最经典最原始的吃法是鱼炖豆腐。它是一道非常传统的中式菜肴,融合了豆腐的细腻口感和鱼肉的鲜香味道,成为许多家庭常见的一道美食。新鲜的滩涂鱼切块,再备一块嫩滑的豆腐及姜片、葱段、辣椒、盐、鸡精等调味。鱼块放在盘子里撒上一些盐,腌制大约10分钟。豆腐最好用热水焯一下,这样可以去除豆腐的异味。豆腐炖鱼的口感独特,入口细腻滑嫩。鱼肉经过炖煮后更加鲜嫩多汁,与豆腐的柔滑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口感上的极致享受。(孙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