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渤海新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围绕把党务干部培养成“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持续健全完善“选育管用”的立体化党务干部选育体系,助推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党务干部是党建工作的谋划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必须把严的标准落实到全过程、各方面。严把人选质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聚焦“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建立政治素养、群众基础、业务能力、工作热情4项准入清单,探索实行区级集中联审考察制度,对不合格的“一票否决”。严肃配备标准。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各镇街需明确1名分管副书记、1名组织委员专职负责,党建办配备4名以上专职干部;部门单位需明确1名分管领导、1名科级干部,并按1%—2%比例配备专职人员,实行“定岗定责、一人一岗”,严禁交叉兼职。严格分类管理。实行“专职党务干部区级集中备案、兼职党务干部分级管理”,明确要求专职党务干部调整前需征求区级意见。对兼职党务干部,特别是新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推行“支部书记帮带”制度,帮助培育党建思维、推动实现快速成长。

聚焦“三大课堂”建设,着力抓好党务干部综合素养培育。搭建理论课堂。构建“1+1+X”培训体系,即每年开展1次区级示范培训、组织1次“对标学习”实地观摩,分领域开展若干专题培训,持续深化“业务辅导+案例研讨+项目实训”三维培养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18期专题培训班,覆盖全区260名党务干部。创新互评课堂。围绕精准考评和基层减负,定期开展基层党建“互看互学互评”,按单位考核分组亮晒年度重点党建工作进展和党务工作质量,每期邀请优秀党务干部围绕年度党建重点任务、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员作用发挥等内容,上讲台、传心得,加强经验分享和业务指导。延伸实践课堂。聚焦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每年分批次选派青年机关党务干部担任新兴领域党建指导员,结合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开展“百名菁英进百企”行动,明确定期走访、指导党建工作、宣传惠企政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工作职责,在实践锻炼中增强能力素养。

△区级党务干部示范培训班

△开展基层党建“互看互学互评”

△赴威海开展“体悟实训”

△实地宣传惠企政策
坚持把服务中心大局作为锤炼成长的主战场,坚持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岗位。强化一线锻炼。结合“奋斗支部”工作法,每年组织30—50名政治素质好、责任感强、有能力的党务干部到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一线的“奋斗支部”进行轮岗交流,表现情况纳入干部综合素质考评,注重在急难险重一线磨炼提高、选拔人才。着力严管厚爱。建立党务干部队伍“党委日常督导、区级年度评价”的评估机制,将党建工作成效与专职党务干部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绩效奖励挂钩。常态化落实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与党务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积极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思想生活状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深化亮点争创。开展基层党建“四季看变化”主题活动,年初组织每名专职党务干部立足本职工作领办1—2个攻坚项目,探索搭建“站在高点谋划领题——围绕难点集中攻坚——盯紧节点推动落实——聚焦亮点打造品牌”的工作闭环,让党务干部在品牌打造上加速领跑,助力全区各行业、各领域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供稿:黄渤海新区工委组织部)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