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莱阳市狠抓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通过推行党员档案“县级统管”机制,由“乡镇分散管”变“市级集中管”,建立党员质量全过程管控体系,变发展党员“规划指导”为“过程管控”,着力破解管不好、不到底问题,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源头管控,严把“入口关”。建立县级组织员分步预审机制,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从源头“全面过筛子、逐个挑种子”,一步一审一归档,全流程审核时间脉络、关键程序,对存在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及时纠正、重点考察。2024年,12名发展对象未通过审核不予发展。二是过程跟踪,紧盯“培养关”。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期,将思想汇报、培训记录、考察意见等归档材料作为重点审查项目,定期与镇街核实培养教育考察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自2023年开始,累计审查问题240余条,结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1人。三是转正复审,严守“质量关”。预备党员转正时,对其整个培养过程的档案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对存在材料缺失、程序不合规等问题的,坚决不予转正,督促相关党组织及时整改。实现党员质量从申请入党到转正全过程的严格把控,切实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强阵地 夯实档案管理基础
一是提升硬件水平,打造标准库房。充分考虑档案数量、建设标准等因素,按照“九防”标准,规划建成600㎡的市级党员档案管理中心,科学划分阅档区、办公区和档案库房3大区域,配备消毒、加湿、灭火等基础设施,安装可视化、全息化监控,全方位、全时段确保存放安全。二是强化软件支撑,实现信息共享。开发党员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市-镇-村-党员”4级电子化目录树,实现姓名、身份证号、序列号“三类搜索、一键查询”。设置镇街二级子账户,一键共享查询本辖区电子档案。三是严把审核关口,精准分类归档。出台集中管理方案,制定5阶段34小项档案文书标准,区分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出党人员等7大类,细分A类正常档案、B类瑕疵档案、C类问题档案3小类,实现全市2.9万余名党员档案标准化管理。




完善机制 提升党员管理效能
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出台《莱阳市农村党员档案集中管理办法》,明确8个方面、24条措施,规范材料归档、入库审核、查借阅、档案转递、日常保管5项工作制度,明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转接等环节的操作流程,确保档案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压实工作责任,打造专业队伍。建立“市镇村”三级责任体系,市级层面安排2名政治素质高、有管档经验的干部担任专职管理员常驻办公,选聘1—2名党务工作者担任兼职管理员轮流驻点,逐人签订保密承诺书,构建起专兼结合的档案管理力量。三是强化阵地支撑,提升管理水平。以强化发展党员质量为目标,在市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打造业务实训区,实现发展党员业务图解化、程序直观化。常态化举办党务工作者训练营,围绕文书整理、借阅查阅、电子归档等开展专题培训6场次,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供稿:中共莱阳市委组织部)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