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楼盘“复活记”
——烟台市福山区法院发挥破产审判职能处置烂尾楼盘纪实
“小区工地已静悄悄一年多了,每次路过,心里都空落落的。”今年9月初,烟台市福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勘察现场时,购房者赵女士望着锈迹斑斑的塔吊,担忧地说。像她一样的购房者还有四百多户,他们同样翘首以盼,同样心急如焚。被拖欠工资的工人们也满面愁容:“我们就盼着能拿到辛苦钱,回家过个安稳年。”
事情还要从年初说起,某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曾经盛极一时的项目停工,购房者面临“无房可收”的困境,案涉项目近百名施工人员的工资没了着落……
府院联动
为化解楼盘风险“扫尘除碍”
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摆在面前,究竟该从哪里寻找突破口?
如何在破产程序中化解问题楼盘难题、实现项目盘活,这是福山区法院破产审判团队面临的第一个关口。
为此,福山区法院抽调审判骨干力量,针对该项目成立专案组。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挽救企业,法院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积极征求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债权人群体等各方意见。同时,预选社会中介机构加入工作组,参与开展前期尽职调查工作,以走访、调研的形式了解项目状况,共寻“一线生机”。
“我们也想把项目做好,它从设计到落地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可是现在……”谈到企业当前的困境,负责人满是惋惜与心痛。
“还是要想办法救一救。”福山区法院破产审判团队负责人说道。
福山区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主动向福山区政府通报前期调研成果,与有关部门联动配合,组成工作专班。该专班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针对破产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认真分析研判,寻求化解思路。
“先把建设手续补全了。”“还要多问问债权人的意见。”“看看省、市级是否有相关政策能对项目予以帮扶和支持。”……工作专班成员每一次碰面,都是一场“头脑风暴”。
“一步一步走,走下去,总能看到希望。”工作专班带着这样的信念,针对面上问题深挖背后原因,逐个击破难点堵点,推动破产工作得以开展。
引资纾困
助力楼盘“重焕新生”
破产程序启动后,新的抉择摆在眼前:是直接清算,还是续建交付?这是破产审判团队面临的第二个关口。
如果直接清算,资金远不足以弥补购房者的房款;如果继续交付,该房地产公司的资产主要为未售房源,在未完成续建的情况下,该资产流动性不足、变现能力差,仅靠该企业已无力盘活项目、完成交付义务。
即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为百姓再试一次。
引入专业破产管理人,制定科学合理的续建计划草案,稳定购房户等债权群体;通过调整债务结构、延长债务偿还期限等方式,实现债权人、债务人、购房者等各方利益的平衡……
在多番研究论证后,福山区法院与工作专班一致决定采用“处置+续建”方案,吸引优质投资入场。
一方面,特别设置投资人对烂尾工程的续建义务,以确保烂尾工程复工续建的质量;另一方面,由区政府加大招商工作力度,继续给予接盘企业原公司享受的优惠政策等,缓解其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工作专班在项目建设手续不全等难题上持续发力,督促各个节点事项按时完成,逐一解决了涉及职工权益保障、税收、招商、拍卖、复工续建手续办理、供电供水等各方面问题50多项。
当前,该楼盘项目推进顺利,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交付。
“我们经常会来这里看看,现在大楼重新开始动工,‘叮叮当当’的声音听着让人安心,我们又看到希望了。”购房者齐先生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精准评估
深挖资产“沉睡价值”
楼盘复工让购房者看到了曙光,然而,资金的持续投入仍是关键,这也是破产审判团队面临的第三个关口。
为此,福山区法院指导破产管理人对企业展开全面“体检”,引入专业评估机构与行业专家组成“智囊团”,多维度排查企业“家底”。
“有一点常被人们忽视,即一些看似陈旧的设备经技术改造升级后,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带着“智囊团”的提示,法官深入挖掘,在与破产管理人梳理企业剩余资产时,果然发现了部分老旧资产和闲置土地。
于是,办案团队创新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拍卖模式:线上选取优质的互联网拍卖平台,增加资产曝光度;线下组织专题推介会,尽可能吸引社会面上更多的买家,探寻资产以更高价格成交的可能性。
经过专家指导,部分设备资产经改造后成功拍卖,价格较初步评估提升了30%,工地上闲置的大型设备重新焕发了“生机”;土地也以合理价格出让,实现了资产价值最大化,有效维护了债权人的权益,“企业危机”终于得以化解。
楼盘恢复建设,资金恢复“正循环”,劳务人员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消散:“有奔头了,干活也更有劲了!”这也意味着破产审判团队终于突破了最后一个难关。
这个案例只是福山区法院办理涉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山区法院在发挥破产审判职能,推动烂尾楼盘项目盘活复建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协同解决各项难题、附条件引入资金盘活项目、深挖破产企业资产‘隐藏价值’”的“三步走”工作法,创新采用“重整式清算”模式,一揽子解决工程续建、债权债务等问题,引入投资超亿元,化解房地产企业6亿余元债务危机,有效挽损3亿元,保障了全区千余户购房者权益,依法守护百姓幸福“家”。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