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选美大赛邻省冠军风波,最近成了网络热梗和百姓饭后茶余的笑料。这使我想起了“齐国多婵娟”的话题。自古以来,山东半岛特别是胶东盛产美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
《诗经·齐风》吟咏着“彼美淑姬,可与晤歌”,《战国策》则有“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之说。虽其言宫市之盛,却从侧面折射出齐地女子的容貌出众。史书的记载,增强了人们关于“齐女多美”的印象。而“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等典故,对齐国出美女的传说,何尝不是一种渲染。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美女便闻名于世。“春秋战国七美女”中,齐国的庄姜、文姜、宣姜就占三席。庄姜(?—公元前690年)为春秋时期齐庄公嫡女,生于营丘,嫁卫国国君卫庄公为夫人,是齐国著名的美女之一。
庄姜的美貌与才华在当时广为流传,其出嫁时的场景,载于《诗经·卫风·硕人》,诗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确立了古代美人的描写范式。其云: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好一张标准的美人图:身材,高挑修长;玉手,纤细柔嫩;肌肤,似凝脂般细腻白皙;脖颈,丰润娇嫩柔软;牙齿,像葫芦籽般整齐细白;额头,宽阔饱满,眉毛细长;盈盈笑时醉人,美目顾盼传神。
除了庄姜之外,宣姜为春秋时代齐国公主,山东淄博市人,也以美貌著名。起初被聘给卫国世子伋子为妻,但其父卫宣公听说宣姜十分貌美,便夺伋子之爱,在淇水筑台迎娶宣姜,立为自己的夫人。
文姜(?—前673年),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的夫人,鲁庄公之母。文姜更是齐国著名的美女,与西施、息妫、夏姬并称为春秋“四大美女”。
明末冯梦龙对宣姜、文姜的评价,却多有贬词:“妖艳春秋首二姜,致令齐卫紊纲常。”但是,她们外表的美丽、骨子里的才华和气质,是不容诋毁的。因此冯氏在所著小说《东周列国志》中,仍然钟情于文姜之美,将她与宣姜并称为“绝色”。
齐国有美女资源,自古也多出皇后。在战国时期的琅琊地区(今青岛黄岛区一带),“琅琊王氏”便是顶级门阀士族。魏晋时期,“琅琊王氏”权势鼎盛,与司马皇族“共天下”,皇族多迎娶王家女为后。根据《二十四史》记载,王氏自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共出了36名皇后。
从出土文物中,也能窥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女子观念先进、性情前卫。1973年长岛发掘东周墓群,曾出土人物陶俑,高者11厘米,矮者5厘米,面着红色,发黑色分高髻、双丫髻、后垂发三种样式。上衣为青、黄、红色窄长袖,交领右衽,下衣为红黑竖条长裙,配红白色腰带,多立姿,舒臂屈体,作舞蹈之姿及奏乐跪姿。
同期出土的刻纹铜器中,亦有数个女性标志式的舞蹈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些都反映出,战国时期齐国女性的民风趋向和人生哲学:载歌载舞,思想开放,走向社群,大胆求美。
胶东半岛是神仙传说的发祥地。笔者曾整合“四海美女”,根据她们发源、流传于黄渤海地界的情形,塑造其秀色美艳的形象,以及地域传奇故事。三次历经沧海变成桑田的麻姑(原为妈祖护海的妈祖)、张羽煮海的琼莲、八仙过海的何仙姑、精卫填海的女娃,个个堪称巾帼英雄。
除了古代,近代的胶东也盛产美女,“黄县的房,栖霞的粮,蓬莱净出好姑娘”这首民谣便是有力的证明。以登州蓬莱为代表的胶东女子,面容娇媚,身材端庄,修长高挑,温柔善良,成为省内外备受瞩目的女性群体,也是胶东人杰地灵的又一美丽注脚。
二
齐国多美女,得益于地理优越、经济繁荣、遗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便是“山水养人”的深层意涵。
一是水土独特,山海形胜。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丘陵起伏,如同仙女伸向碧波的一只秀腕。
这里的美,是海的润泽:胶东的黄金海岸曲折而绵长,带来了湿润的空气。海风富含负氧离子与微量元素,素有海上天然氧吧之称,如同天然的保湿喷雾,长久滋养着肌肤,使得齐地女子肌肤润泽。
半岛地区海产品丰富,为人们提供了优质蛋白与丰富的矿物质,营养优势“杠杠的”。海洋食物中富含胶原蛋白与碘元素,营养富足。据统计,烟台海阳渔民家庭的青少年,因常年摄食深海鱼虾类,14岁年龄组的身高均值已达173厘米。
这里的美,是山的塑造:半岛为丘陵地势,盛产各种农副产品,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了保障。如潍坊寿光作为蔬菜之乡,其青少年的平均身高较周边县市高出1.3厘米。生活于此的人们,身材舒展而挺拔。山地起伏孕育了人类面貌的层次感——骨骼线条清晰流畅、轮廓分明,山海赋予的精致灵秀集于齐女一身。
二是气候润泽,四季分明。胶东半岛是日出最早的地方之一,号称“日出东方”。充足的日照带来阳光般的开朗气质,山海之间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则扮演了天然的调色师,而显著的昼夜温差则如同大自然的淬炼,更能塑造出胶东女子的独特之美。
山东全年光照充足,特别是胶东半岛年日照时长达2500小时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环境能促使人体自然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加上人们户外劳作和锻炼,使骨骼发育获得更大的增益。
胶东四季分明。鲜明的季风气候,不仅让女子的生存如鱼得水,而且赐予了她们健康的气色:春的生机、夏的明媚、秋的高爽、冬的纯净,都一股脑写在了她们白皙而红润的脸上。
三是经济繁荣,物质发达。经济是物质基础,人文荟萃必然带来美女成群。齐国依托半岛鱼盐之利,发展优势纺织业(如“齐纨”),成为诸侯国中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优越的物质条件,为胶东女子提供了良好的营养与优越的生活保障。同时,齐国纺织业兴盛,生产的高档丝绸服饰让女性穿着高雅、打扮时尚,更显得气质出众。
四是基因优势,代际累积。山东是古代中原与东北亚交界的过渡地带,也是山海、南北的交汇之地,在人口的不断迁徙中,其基因是经过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独特而优良。当代考古发现,齐鲁故地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骸,平均身高已达170厘米。如长岛大黑山岛北庄遗址出土的6500年前的女性遗骨,身高竟然达到165厘米。
胶东美女史前的标准身高,将当今中国18岁至44岁女性的平均身高(2020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为158厘米),甩了数条街。这种遗传特质,通过优选婚配被持续强化。
以上这些特点,造就了美丽的胶东女子:秀发,乌黑润泽;皮肤,光洁紧致;眼眸,清澈明亮。那种水润光泽由内而外,沉淀了山之灵秀、海之精华。
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齐国故地文化开放,为这份外在的美注入了深厚的灵魂。
一方面,齐风开放进取。太公建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相齐,更是“通货积财,富国强兵”。齐国历来是商业重镇,思想开放,文化多元。这种传统让齐地女子锻造出开阔的视野与独立的精神。
齐地女子大气率真、爽利果敢,没有怯懦,拒绝依附,天生具备敢为人先的魄力。
另一方面,礼乐文明的浸润滋养。齐国是稷下学宫之所在,百家争鸣之地,文化昌盛。孔子有言:“齐一变,至于鲁。”虽言政教,亦可见其文化向心力。这片土地上的女子与男人一样,既崇尚力量与功业,也重视文采与修养。
因此,胶东女子的美,得益于海洋的滋养与山峦的雕琢,呈现出明媚大气、轮廓清晰、肤发润泽的共同特征,兼具北地的端丽与海滨的灵秀。她们不是空无一物的花瓶,而是外在上兼具“明眸皓齿”,内里上表现“知书达理”。威海倪萍“央视一姐”的亲和睿智,青岛陈好的通透聪慧,皆是胶东女子内外兼修的体现。
从区位看,胶东地区是海防要塞,培养了人们抵御外侵、巩固国防的能力。山海润养的胶东女性,也得到了时代精神的淬炼。在革命战争年代,她们就展现出巨大的勇气和担当。
抗日战争时期,威海的“胶东十二姐妹”在同一天参加了八路军。乳山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在战火中哺育了1200多名革命后代。海阳女民兵英雄孙玉敏机智杀敌,被授予“胶东女民兵英雄”的光荣称号。解放后,胶东更是涌现出长岛“神枪姑娘刘延凤”等一批“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民兵个人和集体典型。这段红色历史,为胶东女性的精神气质注入了坚毅、果敢和奉献的内涵。
从内在看,胶东女性承袭了齐文化开放、爽朗、自信、进取的精神基因,让她们英气、温婉、秾丽、知性,充满美的张力。烟台福山姑娘王亚平,便是“齐地美女”的现代注解和代表。
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作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她既能上九天揽明月,也能入云端颂华章。她是从胶东走出去的新时代女性力量的代表,是当代女性的典范。她的独特履历证明,她是古今胶东、也是华夏女性中耀眼的星。
总之,从《诗经》中走来的“彼美淑姬”,到最美航天员王亚平及今日闪耀于影视星空的胶东女子们,她们仿佛带着海的广博与山的挺拔,带着古齐国的遗风与新时代的气象,从同一幅山水长卷中款款走出。这便是“齐国多美女”的现代回响——一种跨越千年,依然在山海之间生生不息的、鲜活而具体的呈现。
(吴忠波)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