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家捎过来一包新鲜花生果,虽然外壳灰不溜秋,不怎么好看,但剥开后果仁依然白里透红,吃到嘴里满是芳香。父亲说:“知道你喜欢吃花生果,今年雨下得时间长,花生都泡在水里,这是穿着水靴下地捞出来的。虽不中看,但这样的天能长这样也是不容易!”
是啊,入秋以来,黄淮地区的天气确实特别。从九月下旬开始,雨沥沥拉拉地持续了二十多日,田间四处是水,走进去泥沙直没腿弯子,雨大风急也使很多花生、玉米倒伏在地里。没承想近几天刚见太阳,花生蔓竟自己爬了起来,没受太大影响。
花生被称作“长生果”,在我们老家,人们则直接简称其为“长果”,是春播秋收的重要农作物,也是人们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吉祥物”。村里的小青年结婚,花生便和红枣、桂圆、莲子摆到了一起,或在客厅内放上几盘,或向洞房被窝里撒上几把,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是长辈们对子孙绵延、人丁兴旺的深情寄托。谁家盖新房上大梁,在鞭炮的轰鸣声中,主人也要站在高处,扬上几把花生和糖果。人们在屋檐下叫嚷着、哄抢着,不在乎抢到没有,也不在乎抢了多少,只图共享那份喜庆。花生如同一份喜乐、一种向往,在祝贺声中完成了光荣使命,让人仿佛看到了日后“落花而生”的兴旺发达。
对花生的高品位认识,最早来源于小学课本上的《落花生》。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我欣赏花生这种不事张扬低调内敛的品性,更赞叹它坚持不懈地扎根泥土的韧劲。小时候经常下地,曾仔细观察过花生开花的过程。每年的六七月份,正值花生的生长期。在翠绿欲滴的叶柄中间,一朵朵鲜嫩的小黄花簇拥而出。有单生的,开在分枝顶部,似一只只游戏草丛的小小金蝴蝶;有簇生的,分布于分枝的下端,像一把把随风摇曳的黄绸小扇。花朵一飞一摇,足足开了两个月。每朵花有两个披针苞片,长度不到一公分,表面覆盖着密密的绒毛。当然,只有走近了才可看得如此清晰。它们与大地交相呼应,宣示着成长的喜悦。与果树等大田作物迥然不同的是,花期过后的子房不是继续俏立枝头,与绿叶争抢阳光雨露,依靠营养的积攒和光阴的沉淀形成果实,而是转头直下,柔嫩的房柄似绵绵细针,穿过泥土,在黑暗的环境里结荚成型,直至硕果累累。这让人深为叹服:是何等的信念和动力让它们如此坚韧、如此执着!
在家乡所种的所有农作物中,花生是敦厚朴实、是不负辛劳的。无论旱涝丰减,即便像是今年这样几十年不遇的恶劣天气,依然没有大量减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播种、生长到收获,它一直承载着生命的责任,一茬又一茬地繁衍成长、生生不息。难忘那艰难的岁月,春寒料峭时,人们或镢刨,或犁爬,把经冬历寒沉睡的田地叫醒。即便奢侈一把用上拖拉机,仍需要人工把卷起来的大土块敲碎,再将松软的土地细耕摊平。梨花盛开时,老少爷们齐上阵,年长的扬起镢头开垄,年轻的弯下身子覆膜,妇女们小心翼翼地点种施肥,一天下来也种不上几分地。夏日炎炎时,人们乘着一早一晚的清凉,除去田间杂草,喷施农药化肥,小心呵护着秧苗的成长。丹桂飘香时,终于迎来了花生收获的季节。男人们挥汗如雨,镢头下去,一垄垄花生蔓子在他们脚下摆成了长蛇阵;女人们甩开膀子,抓住枝蔓奋力摔向篮子,不大会儿花生果就满了筐。虽说一身汗一身泥,但哪一个不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花生带着温情的记忆,跟随着我们一路成长。咿呀懵懂时,父母常常用猜谜语来开发我们的智力。“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猜一下是啥东西?”有时,他们又会变换花样:“绿蔓子,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是咱们吃的什么?”那个时候,孩子们接触的食物不多,纵使想象力一般,也能一猜即中:那便是花生了。
童年时,花生是艰苦生活中的“奢侈品”和“调味品”。每年秋后,生产队将收获的花生果分到各家各户,剥去壳后花生仁要按比例上交村里,用作集体收入和来年的种子,留到农户的少之又少,甚至发生过剥壳交果数量不足要倒贴村里的笑话。到了春节,能炒上一盘花生米,再烧上一壶开水伺候客人的家庭,算是比较宽裕的。难忘那时的隆冬,屋外白雪皑皑,瓦片上结着长长的冰棱,屋内灶台里的柴草噼里啪啦地燃着,烟气氲氤,一家人围坐炕头,剥着花生,交谈着身边的趣闻往事,其乐融融。我是家里的老小,得母亲偏爱。她时不时地将剥出的“小瘪仁”塞到我手里,让我打打牙祭。
上学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了书本。清晨一觉醒来,顾不上吃饭,抓起书包就往学校跑。母亲在身后呼唤着,追赶着,往我口袋里塞上一把花生。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我喜欢花生,源于那平凡的生活经历,更来自对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实品格的崇仰。
如今,父亲的那包花生一直放在书桌上,已所剩不多。虽然有些风干了,外壳愈加坚硬,但随手剥上几粒,细细嚼下来,依然别有滋味。
(陈安升)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