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买婴儿车,我自制了一辆

烟海e家 2025-10-30 21:59

  一

  1968年,我儿子出生后,妻子享有56天的产假。56天之后要上班了,孩子交给谁照看呢?当时我母亲还差一年多才够退休年龄,我岳母已早逝。思来想去,只好把儿子送到妻子单位的托儿所。

  两个月大的婴儿身子软,年轻父母抱孩子,都要一手托着腰一手托着头,每天步行走到托儿所,待安顿好孩子后再去上班,时间根本来不及。况且单位的托儿所很简陋,只有几张婴儿床,不够用。新入托的婴儿没有小床,必须自带婴儿车才能入托。我和妻子没经验,事先不懂婴儿车是首要必备的物品。结果产假一晃即过,妻子就要上班了。赶忙打听,得知烟台木材综合加工厂(即后来的烟台木钟厂)生产做工精细的木制婴儿车,每辆婴儿车需29.5元。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笔大开销,几乎相当于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

  新成立的小家庭什么都需要购置,用钱的地方太多,刚结婚那会儿我连挑水的水桶都没有,每次挑水都是借用邻居家的水桶。为表示感谢,我先给邻居家的水缸挑满后,最后那担水才是我的。三个月才攒够了钱,终于用上了自己的水桶。实在没有能力去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木制婴儿车,这迫使我必须在短时间内想办法弄辆婴儿车。

图片

  二

  路总是不止一条。我在街上仔细观察,看到有人推着用铁棍做的婴儿车。几经打听,我终于在火车站西侧二轻经理部的露天仓库里,找到了可以做婴儿车的材料。这里有各种规格的冷拔铁管下脚料,若用铁管做婴儿车,肯定比铁棍做的又坚固又轻便。材料有了着落,让我喜出望外。

  我从来没做过婴儿车,心中没有数。回家后,我先画了一张草图,把式样和基本尺寸确定下来。为了检验尺寸是否合适,我又在院子的水泥地上,按实际尺寸用粉笔画了一个婴儿车的放大图。铁制婴儿车要尽量减轻重量,由此,我根据各部分受力情况不同,搭配的铁管规格也不尽相同。做大架子用的铁管和放木板供婴儿躺或坐的铁管受力较大,我采用直径12毫米和10毫米的铁管。左右两侧的装饰铁管是6毫米的,前后两头我用直径5毫米的铁管各做了一个“大蝴蝶”。婴儿车的后面,我又用直径4毫米的细铁管做了一个可拆卸的网兜,可装婴儿换洗的尿布及其它杂物。

  尺寸确定后,按废铁价花了2.5元就把全部材料买齐了。我提前把材料按设计尺寸和图案都加工好,然后分类一捆一捆用纸绳扎好,就近找工厂花4元钱焊接起来。一个轻巧漂亮的铁管婴儿车,仅用了一下午就基本成型了。

  但在使用之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了车架子,没有车轱辘怎么推?可是到哪买车轱辘呀?正在“山重水复”之时,在车辆配件厂工作的大表弟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单位照顾双职工推孩子上托儿所,每人给做了一副带轴承的婴儿车轱辘(四个轱辘另加两根轴),收3.5元。他当时还没结婚,所以我就用他的指标买了车轱辘。

  有了车轱辘,我制作的婴儿车又前进了一大步,可是高兴没维持多久,新的忧愁又接踵而来。仅有轱辘还没有轮胎怎么能行?急中生智,我突然想起就在离我家不远的海港路西侧,有个平日很不受人注意的大门,大门右边挂了一块不起眼的旧牌子“烟台大车修配社”,经常看到赶马车的人进进出出。我想,可以用他们报废的旧轮胎做车轱辘的轮胎。于是,我大着胆子进到院内,见到一个两手油污的中年男人,正在给一辆大马车往下扒轮胎。他见我自行车上绑着一副车轱辘,没等我开口就知道来意。他立马喊来一个小青年小刘,小刘技术娴熟地在一个废轮胎上用刀割下了4根整整齐齐的胶皮条。由于是废品,大车社没收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晚我一鼓作气,把胶皮条安到4个车轱辘上,又把车轱辘固定在车架子下面的小角铁上。抑制不住地高兴,我推着婴儿车,在家门口的大道上转了好几圈才回家。

  三

  还有几个活必须要干。

  第一个活是给婴儿车铺两层木板,第二层比第一层约高20厘米并由三块板组成,孩子可以躺着睡觉。若把中间那块板抬起,便是个小桌。将来若有两个小孩,可以分别坐在小桌两侧。

  第二个活虽然是简单劳动,但却是个累活——除铁锈、刷油漆。我忙了一个休班日,终于利利索索地干完了。当淡淡的天蓝色油漆干透后,小小的婴儿车显得标致无比。后来,在印刷厂工作的二姑姑又给我送来几张大纸壳和印脱版的山楂罐头贴,我把纸壳按车内尺寸裁好后,插在婴儿车的里面,四边用粗线简单地缝了一下。在这个半封闭的小空间里,让睡在车里的孩子有种安逸感。而且,经这么一装饰,婴儿车更显得新颖秀美。

  最后一项活我就干不了了。妻子为了让孩子躺得舒服、不冷,托人买了两块减票布头。一块是大方格布,颜色很好看;另一块布头是花布,印有蓝天白云和小降落伞的图案。妻子买了两个票的棉花(一个人一年发一个棉花票,供应6两棉花),她又添了一些旧棉花,晒过后用棍敲了敲,用格布缝了一床婴儿车专用的厚厚的小褥子。妻子用花布做了一床又长、又宽、又厚的婴儿被。做好后,妻子笑着对我说:这可是亲娘被。把婴儿被周边塞进婴儿车两侧和后边,前面盖着头,只留个小口好呼吸,这样四边不透风,早晨推着孩子上班时不冷。婴儿车加上这套漂亮的行头,犹如锦上添花。

  这辆婴儿车,我儿子上托儿所用了一年,后来我女儿上托儿所用了不到一年。最后两个孩子都由我母亲照看,不再用婴儿车送孩子去托儿所了。但婴儿车仍然有很大的用处。女儿一岁半后,每当晴天的休班日,我和妻子用婴儿车推着两个孩子,春天去市林区(1977年建南山公园,之前叫市林区)看绽放的梨花,夏天去海边看蔚蓝的大海和天上变幻的白云,秋天去东花园看飘落的树叶。一路上我教孩子学唐诗,一家四口欣赏着美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如今,婴儿车早已不见踪影,但在我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它见证了我和妻子年轻时的单纯和勤俭,也记录了儿女们成长的悠悠岁月。(王吉永)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