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恰逢秋汛旺季,有朋自远方来长岛,热情好客的百姓人家,精心烹制出一桌桌独具渔乡特色的海鲜大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背靠渤海海峡的长岛人,左手黄海鱼虾,右手渤海蟹贝,满载而归的渔船上,一箱箱都是活蹦乱跳的大对虾、梭子蟹、八爪鱼、虾爬子、偏口鱼、大鲅鱼,还有往年罕见的渤海湾大刀鱼也闪亮登场。每一样海鲜都令人垂涎,渔家特色的鲅鱼饺子、海菜包子等,更是吃出海岛人家鲜溜溜的好滋味。在众多的渔家美食中,长岛的刀鱼包子更是以与众不同的特色独占鳌头。

资料图 文图无关
一
早年间的秋汛季节,渤海海峡从南到北千帆竞发,舟楫穿梭的蔚蓝渔场渔号阵阵,从天不亮下网,一直忙活到弦月东升,一些相熟的大风船“扎堆”聚在一起,落下“大篷”(船帆)在海上“站锚”休息,每天最受欢迎的福利,就是做点好吃好喝的犒劳一下打渔人。点上后铺的“桅灯”照亮儿,勤快的伙计伸手撸胳膊忙乎起来。刚刚打上来的那一网的鲜鱼鲜虾,就是填饱肚子的上好食材,鲅鱼包饺子,刀鱼包包子,如果只有单一品种的大青虾,勉为其难包顿大虾饺子垫垫饥也不是不可以。
通常情况下,鱼群大、产量高、味道鲜美的刀鱼是闯海人最喜欢的家常便饭。鲜焖刀鱼、清蒸刀鱼、炸刀鱼、煎刀鱼、刀鱼手擀面、刀鱼韭菜包子……做起饭来比鲅鱼多了很多花样,想吃什么做什么,怎么好吃怎么做。腿脚麻利的小伙计,“哧溜”地下到深深的鱼舱,捞半篓子银光闪亮的刀鱼往上一递,上面马上就有两只手接住,拎到船舷边探出半个身子,把鱼篓子在海水里左右摇摆十几下,上下颠簸七八次,一番简简单单的操作,把篓子里的刀鱼清洗得干干净净。逐条风船看过来,你匀把韭菜给我,我扔块大姜给他,晚上大家都忙活包刀鱼韭菜包子,“乒乒乓乓”剁菜的声响此起彼伏,暖色的桅灯映照着打渔人的笑脸,一阵阵欢歌笑语在辽阔的夜海中飘荡。
在打渔船上包刀鱼包子,根本算不上个技术活。一条刀鱼摆上案板,“咔咔咔”几刀,前面去头,后面去尾,中间剔除内脏,肥厚的刀鱼切成一指宽的长条状,然后再回刀切成三段,棋子块大小的刀鱼做主料,韭菜当配菜,姜末去腥气,加点肥肉提香,适量的盐和酱油调味,不同的伙计包出不同形状的包子,平角的、捏褶的,厨艺高的包成圆圆的形状,刚学手的成为包不进馅的“瘦长个子”。包得好看不好看先不说,只要拌馅的师傅手艺好,热气腾腾的刀鱼包子一出锅,溜鲜溜鲜的味道扑鼻而来,立刻勾起闯海人的食欲。薄薄的包子皮,包裹着小半碗的刀鱼韭菜馅,鲜在唇齿间,美在心里边。剩在碗底的包子汤汁,老渔民们也会汤水不浪费地冲半碗热水,鲜溜溜,美滋滋,原汤化原食。
长岛的刀鱼包子跟鲅鱼饺子一样,都是遥远年代渔民拉网的“力气饭”,只有吃饱饭才有力气拔大锚、拉大网、撑大篷(升船帆)。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在船上,刀鱼包子鲜美但刺难吃,要是一个打渔人不会吃刀鱼包子,怎么能吃饱饭,出大力,干好船上的活计,成为一个合格的闯海人?所以在长岛,会不会吃刀鱼包子,是考量闯海后生合格不合格的主要标准,其中的难度与技巧堪比考级过关。不会吃鱼吐鱼刺的人,对鱼骨坚硬、鱼刺锐利的刀鱼包子,还真是有点无从下口。牙齿与舌尖配合稍有不慎,就会扎进嘴里,不吃几次小亏,终难达到十级标准的“吃货”。如果一个不是从小在长岛长大的人,能够喜欢吃刀鱼包子,而且又会吃刀鱼包子,那么基本算得上一个合格的长岛人了。
二
早年间打渔船上的刀鱼包子究竟是什么味道,是好吃还是不好吃,只有那个年代的打渔人心知肚明。如今海岛人家包的刀鱼包子,会在传统做法上有所改进。一条新鲜大刀鱼,搭配一斤肥瘦肉,花生油(或猪大油)保鲜,味极鲜提味,加上姜末搅拌均匀,鲜嫩的韭菜切碎再进行第二遍调味搅拌,面皮以烫面上佳(“死面”和发面均可),根据不同的灶火蒸煮不同时间。出锅的包子趁热吃,对着包子吹一口气,稍微降一下包子皮的外部温度,先要轻轻咬一口,小心被热汤烫到嘴。一咬入口,味蕾大开,韭菜与刀鱼,地鲜配海鲜,酿造出不同寻常的新味道,鲜香四溢,满口清爽,刀鱼的鲜气透着一丝丝韭菜的微辣余味,这种极为罕见鲜味的包子,是很多人从未品尝的美食,不知要比那些浓重麻辣的重口味清爽鲜溜多少倍。有了韭菜的加入,包子的味道比平常的焖刀鱼和清蒸刀鱼更鲜美,比炸刀鱼和煎刀鱼更滑嫩,比腌制和“一卤鲜”的刀鱼更鲜香,与鲅鱼饺子、海菜包子相比,有着与众不同的口感和味道。
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当女儿把刀鱼包子送到姥娘家,一盘刀鱼包子勾起86岁老人的遥远回忆。姥娘说,1963年长岛刚刚建县,他们这一批支援长岛建设的年轻人,下船那天中午第一顿饭,就是在邮电局食堂吃的发面皮子和刀鱼包子。一个又大又“暄透”的刀鱼包子装在搪瓷饭钵里刚刚好。但对他们这几个从大陆来的“岛外人”来说,别说刀鱼包子,以前连刀鱼是什么样也都没有见过,两手捧着鲜气直冒的包子,咬上第一口,连鱼肉带鱼刺,尽管溜鲜溜鲜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但是一块一块的刀鱼肉包裹着刀鱼的骨刺,吃上第一口,第二口眼瞅着锋芒毕露的鱼刺都无从下口。老职工们看着这些年轻人吃不下饭,便让他们用筷子夹开包子皮,往左面一划拉,是包子皮,往右一集中,是包子馅,每一块刀鱼都接近一指厚,鱼脊部分鲜嫩,鱼肚部分鲜香,那与众不同的味道,即使吃起来非常费劲,可都还是吃一口发面包子皮,就一块刀鱼肉,忙得满头大汗,总算吃完了人生的第一顿刀鱼包子。在长岛以后的日子里,她们这些年轻人不仅学会了吃那些带刺的鱼包子鱼饺子,还一样一样地学会了包包子、包饺子,成为地地道道的长岛人。时光走过六十多年,老人家对当年的刀鱼包子依旧记忆犹新。
三
一年一度的秋季渔汛,是刀鱼、鲅鱼等鱼类的洄游季节,在这个秋天里,一群又一群的刀鱼浩浩荡荡开赴温差较小的深海远海越冬,等到来年气温回暖再重返渤海湾繁衍生息。眼下渤海海峡之间的长山列岛,是最新鲜的刀鱼、最美味的刀鱼包子的“出笼”季节,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往后的日子再想吃,要么去买冷冻的刀鱼,要么眼巴眼望期盼来年,一直等到第二年开春鲅鱼上岸才能吃上新鲜的刀鱼包子。
相比秋汛的其它鱼类,刀鱼很是娇贵,稍有摩擦就会掉皮,有点挤压就能破肚,我们“十一”假期买到的刀鱼算是顶级的新鲜,加上四指的宽度,做出的家常焖刀鱼、油泼鲜刀鱼,看起来着实漂亮,吃到嘴里鲜嫩无比,包的包子更是别有一番鲜爽久久不散。在长岛百姓人家,不管是发面的刀鱼包子,还是烫面的刀鱼包子,哪怕是白面与玉米面“两兑合”包的包子,不同面皮做出来的刀鱼包子都会有不同的口味,或是鲜亮或是粗糙的面皮里面包裹着山海之间的精华,美味吃在嘴里,家乡的味道记在心中。
像这样小众的刀鱼包子,尽管好吃得不得了,但也是因人而异,再好的美味也需要有驾驭的能力才能吃到嘴里,一些嫌麻烦或吃鱼不会吐鱼刺者恐怕要望而却步,但勇者无惧,只有学会吃鱼的妙法,才能品尝到长山列岛的独有美食,享受海岛人家一日三餐有海鲜的快乐。(徐滔)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