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程的掌声与终点的星光

烟台日报 2025-10-31 09:57

我们总在年初郑重地写下计划表,在日记本扉页刻下“永不言弃”,在健身房办年卡时信誓旦旦地要练出马甲线。可计划表往往在三月就积了灰,日记本翻到五月便没了字迹,健身房的打卡记录停在盛夏来临前。这些浅尝辄止的坚持,像未完成的拼图,散落在岁月的角落里,见证着我们与梦想最近的距离,也丈量着现实最远的间隔。

这让我想起高中同桌阿哲。他曾是班里最耀眼的“追梦人”。当我们还在为月考焦头烂额时,他已经抱着厚厚的绘画册,立志要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每天放学后,他都会留在教室里画画。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笔尖在画纸上沙沙作响,像是在谱写一首关于梦想的序曲。可就在高三上学期,他突然把画具收进了纸箱。“竞争太激烈了,我可能不是这块料。”他挠着头,语气里满是失落。那些曾经被他视若珍宝的画稿,最终被塞进了衣柜的最底层,和未完成的梦想一起落满尘埃。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不断重演。有人在创业初期意气风发,却在第一次亏损后仓皇退场;有人学习新语言时兴致勃勃,却在背完第一本单词书后打了退堂鼓;有人坚持跑步时信心满满,却在遇到风雨后不愿迈出家门。我们习惯将原因归结于“时运不济”“力不从心”,却忽略了真正的坚持需要超越初始的热情,需要突破瓶颈期的智慧。

而那些真正坚持到底的人,往往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凡。敦煌莫高窟的守护者樊锦诗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怀揣着对敦煌的向往踏上了前往戈壁的列车。这一去,便是五十多年。初到敦煌时,黄沙漫天,物资匮乏,夜晚的戈壁滩寒冷刺骨。很多同学劝她离开,说以她的才华在大城市能有更好的发展。可她却选择留下,日复一日地在洞窟里整理文物、临摹壁画。她熬过了无数孤独的夜晚,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这座千年宝库。

同样,“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研制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年。在那个技术落后、物资短缺的年代,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靠着算盘和计算尺一点点推算数据。试验遇到瓶颈时,有人打退堂鼓,可他却始终没有放弃。他说:“哪怕豁出性命,也要造出中国的核潜艇。”终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这三十年的坚守,让他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可他从未后悔。

樊锦诗和黄旭华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坚持到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在平凡中日积月累、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的品质。它需要我们在无人问津时耐得住寂寞,在遇到挫折时扛得住压力,在面对质疑时守得住初心。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明知环境恶劣,却依然扎根大地;就像悬崖上的松柏,明知风雨交加,却依然挺拔身姿。

反观我们常常半途而废,或许是因为太急于求成,太渴望立竿见影的回报。我们总希望付出后能立刻得到结果,却忘了任何成功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一颗种子,从播种到结果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就像一条河流,从源头到大海需要跨越无数的阻碍。如果我们在种子发芽前就放弃浇水,在河流遇到礁石时就停止流动,那就永远也看不到枝繁叶茂,永远也抵达不了浩瀚的海洋。

其实,坚持到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困难磨炼我们的意志,挫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就像一块璞玉,需要经过打磨才能绽放光芒;就像一把宝剑,需要反复淬炼才能变得锋利。当我们真正坚持到底,回头望去,会发现那些曾经望而却步的困难,早已变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夕阳西下时,我常去的公园里,总有一个年轻的身影在练习滑板。他一遍遍地练习着新动作,摔倒了就立刻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练习。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可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知道,他或许会遇到更多挫折,或许会有想要放弃的时刻,但只要他能坚持到底,终有一天会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这世间从不缺有目标有计划的人,缺的是坚持到底的人。愿我们都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守得住初心。因为我们坚信,只要不放弃,终会等到花开,终会抵达远方,终会在终点,看见属于自己的那片星光。

(王庆新)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