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人来烟台也是“回家”

烟海e家 2025-10-11 09:32

  我的故乡在莱芜,我在烟台工作。老人经常说我离家远,我就开玩笑——来烟台也是“回家”,只不过隔了几千年。

  莱芜不大,古称“嬴牟”“莱牟”,有牟子国遗址、莱人遗迹;烟台挺大,有“东莱”“东牟”的区域称呼,有莱子国遗址、牟子国遗址。至今“莱州”“牟平”这些带“莱、牟”的地名,让我听着亲切——这亲切背后跨越400公里和2500年的时空轮回。

  接下来,沿着文物古迹线索,讲一下牟子国东迁和莱子国西迁的故事。

  莱芜东的牟子国遗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初中就读的莱芜区辛庄镇赵家泉村,靠近大汶河。《汉书·地理志》载“莱芜,牟,故国”。《莱芜县志》载“牟子国故城,在县治东二十里,牟汶曲中”。考古材料显示,该故城遗址呈长方形,面积约40万平方米,城墙残高3-5米,夯土层清晰可见,出土了大量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陶器、铜器等文物,其中鬲、豆、罐等陶器具有典型的东夷文化特征,印证了牟子国早期在此的活动。

图片

牟子国故城出土的文物  资料图 

  烟台牟子国遗址在福山区古现街道办事处三十里堡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版《福山县志稿·沿革》转引《路史》记载:“齐忌牟逼近临淄,乃迁牟于东海,牟子国在今福山县牟城社。”清光绪《登州府志》提到:“牟城在(福山县故城)西北三十里,春秋时为牟子国国都,遗址尚存。”考古材料显示,古城遗址约25万平方米,城墙为夯土构筑,现存城墙根部宽20米,顶部宽16米,高度6-8米不等。虽未进行过考古发掘,20世纪60年代农民整地时,已有钱范、刀币、铁犁、石磨、瓦当、陶器和冶炼残渣等出土,足以证实当年牟子国国都人烟稠密,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牟平区观水镇一带也发现大量牟子国遗址,遗址内发现了多处居住遗址和墓葬群,出土的铁器制作工艺精湛,与文献记载中牟国高超的冶铁技术相吻合,同时还发现了带有“牟”字铭文的青铜器,为确定牟子国东迁、再迁后的都城提供了关键证据。

  关于牟族,有人说是来自青藏高原,有人说是东夷族分支牟族发展而来。当年牟族人跟随姜子牙伐纣有功,姜子牙为之复国。牟子国夹在齐鲁之间,先附鲁后被齐控制。公元前567年齐灭莱后,牟子国被迫东迁,先至安丘,后于公元前558-前548年间迁至今福山。打开地图看,磁山(牟山)、蓁山夹着分叉的夹河,地形地貌很像臀部,有传说“腄县”因此得名,也就是现在的开发区古现。我老家方言,称呼屁股为“腚腄子”。后牟子国被齐灭国,族人继续东迁到养马岛附近。汉代韩信因牟国被平的往事,把“腄县”改称“牟平”——注意哦,不是今天的牟平——今天牟平一带被叫做“东牟”。南北朝时期,这个牟平被撤销。唐朝时改东牟为牟平。宋金时期,伪齐政权代伪齐帝刘豫登山望远,显然这个“二鬼子”审美情趣较高,在他眼里曾被视为“腚腄子”的两水镇一带为“福地”,故名山为“福山”,金天会九年(1131年)置县,故名“福山县”。当代地名,大致定型。

  烟台莱子国遗址,在龙口市归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预注《春秋》载“夏,公会齐侯伐莱”,释“莱国,今东莱黄县”。考古资料显示,该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莱国遗址,出土“莱伯作鼎”等带铭文的青铜器以及大量兵器、礼器,展现了莱子国的强盛。莱子国早在殷商时期便已受封建国,是殷商旧族。莱人作为东夷人打架很猛,大家看“夷”字就是“人+弓”,拥有并擅长操控远程武器,代表人物后羿,把太阳都给射下来了。《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东就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这就是著名的“莱逼营丘”,姜子牙也拿他们没办法。直到公元前567年冬,齐灵公亲率大军攻破莱都,莱子国亡国。齐国还采取了“迁莱于郳”的政策,彻底杜绝了莱国复国的可能。一部分遗民迁到淄博,《水经注》引汉莱芜县令范冉的话:“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

  莱芜故城位于淄川区太河镇城子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夹谷会盟”的“夹谷”即“莱芜谷”,“莱人作乐”是当时的礼仪。后来莱芜区划几经变化,成了“莱芜市”,并入济南后列区,牟子国所在地已经变成钢城区。鲁中地区的莱子国遗址较少,主要在淄博、潍坊交界地带发现少量遗存,出土了具有莱夷文化特色的夹砂陶器和玉器,反映了莱子国西迁前与鲁中地区的文化交流,不再列举。

  综上,莱和牟两族人在莱芜土地上大融合。《炎黄氏族文化考略》载,“今之莱芜,即莱、牟两族合名”。

  我这个土木专业的工程师,误打误撞从事了文物工作后,慢慢培养了搜索文物的目光。今年“五一”期间,我专门回了初中所在的那个村,满眼的文物遗迹,土坯墙里都是陶片。村里大姐带我看了一些她小时候所看到的文物,并痛心疾首于文物保护滞后,“三十年前保护就好了”。大姐也说“以前的地根本没法种,到处是挖宝的,白天撒种晚上就被翻了”。聊天时,我说:书上说“牟”和“莱”是一个意思即大麦,但我觉得更像耕牛,你看“牟”字多么像牛上了枷担(拉犁时的枷具,放在牛肩膀上,类似钝三角形),而且发音也像牛叫。有了耕牛农业就发达,咱们村应该粮食产量高吧。大姐说:是啊,我们这边是当初交公粮最多的,是镇里的小平原,咱们村里的媳妇都比外面漂亮,姑娘们都愿意嫁过来……

  今人的幸福,从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先人开荒、整平耕地,把地种得熟了,麦子黄了几千遍,就到了今天。或许,这就是文物工作意义之所在,链接祖先,知道从哪儿来的,才知道朝哪儿去。

  那个村曾经叫作“围子”,即合围的城墙。我站在已是耕地的“围子”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陶片。每一步都能踩到,有的薄,有的厚,有的花纹细,有的花纹粗。我忽然就有点感动,2500年前,这些前辈就在这汶河打水入瓮,又用陶碗舀着喝,水面倒映着他们的笑容。

  我捡了些陶片,和福山博物馆馆长视频,期待将这些陶片带给福山博物馆,比对一下古牟子国的莱芜遗址陶片和烟台遗址陶片——万物有灵,陶片能语,这也算山与海的省亲。相逢可不得喝点,左手“鲁莱白干”,右手“烟台古酿”,但使主人能醉客,原来他乡是故乡!(王宏章)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