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姥爷的抗战

烟海e家 2025-09-16 23:45

  在抗战岁月,我姨姥爷冯官令的传奇故事在胶东地区尤其是招远流传甚广。

  姨姥爷1906年出生于招远市前花园村,自幼便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流浪讨饭。十岁刚出头,他便在地主家扛活,十八岁进到玲珑金矿,成为一名劳工,在暗无天日的金矿中苦苦挣扎求生。

  年轻时,姨姥爷喜欢鼓捣火药,不小心被火药灼伤双手,落下了许多疤痕和斑点,人送他外号“花爪子”。这个特别的绰号,后来竟成了令日伪军闻风丧胆的标记。

  1939年2月,日军侵占了玲珑金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40年,姨姥爷与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踏上了抗战的征程,也开启了他传奇而壮烈的战斗生涯。

图片

AI配图 

  一

  姨姥姥姜桂芳生于农家,勤劳善良,是抗日积极分子。她的勇敢与智慧吸引了姨姥爷的注意。1940年,姨姥爷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临行前,与姜桂芳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姨姥爷所在的南招二区区中队(后改称北招十一区区中队),出没于抗战一线,有力地打击着日寇的嚣张气焰。

  日军侵占玲珑金矿后,妄图通过严密的经济封锁,将抗日根据地困死。他们对各种物资的管控近乎疯狂,尤其是修造机械所必需的优质钢材,更是严禁外流。我根据地军需物资匮乏到了极点,兵工厂也因缺少钢材而面临停工的困境,这对根据地的建设和抗战的持续推进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这艰难时刻,上级党组织将从玲珑金矿获取钢材的重要任务交给了南招二区区中队。姨姥爷曾在金矿当过劳工,对矿区及周边环境了如指掌,他主动请缨,挑起了重担。

  趁着夜晚,姨姥爷带领着战友们,悄悄潜入敌人戒备森严的矿区物资仓库的院子。院子瞭望塔上架设的探照灯如恶魔的眼睛,明晃晃、阴森森,一刻不停地晃来晃去,将大院照得如同白昼。两个日本兵端着钢枪,在瞭望塔上幽灵般来回踱步,目光随着探照灯的光线,警觉地扫视着仓库大院的每一个角落。

  姨姥爷带领战友们潜伏在一处高大的机器设备后面,这里恰是探照灯照射的死角,光线无法触及。他们紧紧盯着探照灯的动向,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仿佛要蹦出嗓子眼。探照灯的光束刚刚掠过,战士们如猎豹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钢材堆。此刻的每一秒都关乎生死,他们动作娴熟,一人扛起一根钢材转身就往回走。他们的脚步轻盈,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探照灯的照射。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死神的眼皮底下跳舞。

  就这样,他们一次次将钢材从敌人的重重封锁中运出。最多的一次,他们竟奇迹般地扛出了3000多斤优质风钻钢。这些钢材如同新鲜的血液,为兵工厂的生产提供了宝贵的原材料。而驻守玲珑金矿的日军,面对一次次钢材被盗,只能垂头丧气,却又无可奈何。

  二

  1942年4月上旬,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十三团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玲珑金矿的袭击行动。姨姥爷对矿区地形烂熟于心,对敌人布防情况了如指掌,主动承担起了向导的重任,并毅然担负起摸岗的任务。

  4月10日夜晚,天空中乌云密布,夜色如墨,仿佛为这场战斗披上了一层天然的掩护色。姨姥爷带领着数十人的队伍,如神龙摆尾,绕过一个个敌人据点,巧妙地穿过封锁线,从矿区东北面的棘子间,如利箭般直插位于矿区中心的日军卫兵所。

  接近卫兵所时,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姨姥爷压低身体,利用夜色和周围建筑的掩护,巧妙地靠近哨兵。突然,他如一道闪电飞到哨兵背后,用胳膊使劲勒住敌人哨兵的脖子,转手一刀,干净利落地将其毙命,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悄无声息。

  另一个哨兵似乎察觉到了异样,刚想掉头逃跑,姨姥爷飞起一脚,哨兵应声倒地。姨姥爷紧接着两步上前,手中的刀如毒蛇吐信,直戳其心脏,哨兵瞬间没了气息。

  消灭了日军哨兵,为行动扫清了障碍。战士们如猛虎出山,迅速跃起,将卫兵所团团围住,从窗口将300多颗土造的“瓦斯弹”连续扔进屋里。屋内瞬间传来阵阵爆炸声和日军的惨叫声,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炸得晕头转向。姨姥爷和战士们冒着浓烟,冲入卫兵所,与日军展开激烈的近身搏斗。最终,他们全歼了卫兵所的日军,扛起缴获的枪支弹药,迅速撤离。

  闻讯赶来增援的日军,望着被摧毁的卫兵所和死亡的官兵,吓得不敢贸然追击。

  1944年夏,姨姥爷和战友们又在琵琶岭罗山庙设下了埋伏。他们像耐心的猎人,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当护路伪军大摇大摆地经过时,他们如猎豹般果断出击。一时间,枪声大作,喊杀声震天。他们凭借有利地形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迅速歼灭了这股敌人,缴获了十余支枪。

  三

  从1941年到1945年,姨姥爷身经大小战斗百余次,每一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英勇事迹,成为胶东地区抗日斗争的光辉典范,他也如同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胶东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奋勇抗争。

  1945年5月,胶东军区授予他“一等战斗模范”光荣称号,这是对他多年来英勇抗战的高度肯定。

  1948年,任胶东军区侦察排长的姨姥爷面临退伍返乡,他对自己的钢枪恋恋不舍,一旁的司令员许世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特批他携枪退伍。

  英雄终有暮年。1980年9月,姨姥爷病重。临终前他嘱咐家人,自己死后,一定要将那支枪完好无损地交给县人民武装部。

  抗日传奇英雄——我的姨姥爷冯官令走完了他75年的精彩人生。他的英雄事迹,永远被招远人民铭记,成为胶东地区抗战史中一座不朽的丰碑。(王太山)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