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

烟海e家 2025-09-16 23:45

  1943年,胶东大地被日伪军的阴影笼罩,我的爷爷刘孔顺,就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潜伏在敌人身边进行地下工作,用生命与忠诚书写着对革命的信仰。

  当爷爷从外地打工回到老家——蓬莱潮水镇衙前村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痛心不已:村西南头的皇姑庵成了汉奸据点,伪乡公社和伪村公社也设在此处。汉奸们肆意烧杀抢掠,村民们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为了接近敌人、获取情报,爷爷主动谋得伪公社伙计的差事。白天,他烧水、跑腿打杂、修理自行车,对汉奸的吩咐看似言听计从,实则将每一句关于军情的对话、每一个异常的动向都默记在心;夜晚,他又以“看青”(农作物成熟时要专人看护)的名义穿梭在田间,借着巡查,悄悄记录日伪军的布防、巡逻路线、运输粮食的时间与路线。

  在此期间,爷爷经过蓬莱十三区区委书记邢奇及区中队指导员王荣的引荐,与潮水镇情报站的张文绍建立联系,将收集到的关键情报持续传递给张文绍。当时,村北平畅河口的商号被汉奸用作运输通道,将掠夺的粮食通过海运送往蓬莱城,供日军食用和储备。这一关键信息,爷爷及时捕捉到并上报给了组织。

  1944年秋,平畅河口商号要宴请伪第三大队副队长楚良臣,并想趁宴请之机运送粮食。爷爷立即将这一消息加急上报。蓬莱十三区区委书记邢奇、区长韩中一等人带领区中队的战士和民兵,悄悄埋伏在村东北角的高粱地里。因消息走漏,楚良臣未能赴约,但战士们见汉奸开始运粮,当即发起攻击。村民也自发赶来支援,五十多头牲畜、一辆辆独轮车穿梭在战场,最终抢回七千多斤粮食。

  战后,爷爷放心不下伤员,前往高粱地查看,与另外两位“看青”村民一同被抓,随后被押往皇姑庵据点。

  当晚,楚良臣亲自提审。楚良臣直指核心:“八路怎么会知道我们的行踪和运粮的事?是你告密!”即便楚良臣反复逼问八路的行踪、人数,爷爷也一概以“不知”回应,即便遭受严刑拷打,也始终未泄露半分机密,最终被敌人关押起来。

  第二天,区委紧急营救。为了不暴露爷爷的身份,组织委托楚良臣的亲戚唐志明等人去探望爷爷。楚良臣最初同意保释,随后突然变卦,只同意放走另外两人,至于爷爷,他们在据点外挖好了土坑,准备将爷爷活埋。

  三人见状,据理力争:“要保就全保!你说话不算数,以后在这地界怎么立足?况且坑都挖好了,要是让人知道你玩阴的,谁还敢信你?”楚良臣被戳中要害,无奈之下只好放了爷爷。当爷爷被抬出据点,看到那满是湿泥的土坑时,才知道离死亡有多近。

  当时,爷爷被打得腿伤严重,根本无法行走,次日便被秘密送往他的姥姥家——潮水镇南王村疗伤。直到后来得知汉奸在“蓬莱战役”中惨败逃跑,他才悄悄地回到自己家中继续养伤。

  伤愈后,因暴露了身份,爷爷被调往潮水镇上营村的减租减息训练班学习。在训练班中,他系统地学习了革命理论,革命信念更加坚定。1944年10月,经区委副书记梁玉、张仁介绍,爷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从1944年10月起,爷爷先后担任蓬莱十三区区委会政治交通员、武装部文书,1946年又调到胶东军区北海教导营学习。其间,他与战友们留下了一张合影,照片中后排右一的他,眼神坚定如炬,将那段热血沸腾、为信仰而战的岁月永远定格。

后排右一为刘孔顺

图片由作者提供  

  如今,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成了我们家族最珍贵的“传家宝”,承载着爷爷与战友们的革命情谊,也记录着那段烽火岁月的不屈与忠诚。若您是爷爷照片中战友的后人,或是知晓他们当年的故事,恳请与我联系,让我们一起缅怀先人,传承红色记忆。(刘学彬)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