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联中当民办教师

烟海e家 2025-08-18 23:29

  一

  回想过去,当年那颗不服输的心,干的那些不服输的事,仿佛就在眼前。

  1971年的秋天,17岁的我在牟平八中上高一。每逢周五都有劳动课,不是拔猪草就是积肥,我还曾用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带着独轮小推车,行程近十公里,去公社参与修建广河大坝。

  那辆小推车,至今还放在老家的小棚里。每次回老家,我一进院就能看见它,立马就能想起当年的场景——清早起来顾不上吃饭,匆忙把自行车和独轮小推车推到街上,然后把车襻两端扯紧固定,平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瞬间,自行车和小推车三个轱辘形成了一条线,骑起来既快又稳。

  那时挺盼这一天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绑车的活儿干熟练了,散工时不用任何人帮忙,每次都能三下五除二就搞定。路过村口,街坊邻居都会对我另眼相看。

  我还做过工地兼职报道员,一边干活一边观察全班同学,发现好人好事就赶紧找个避风的地方写稿子。每次听到工地广播站播放我写的报道,心里就美滋滋的。

  二

  年轻的纯真与勇气,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会一直藏在心底。

  20岁那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山上挑水栽地瓜,村干部通知我到村联中任民办教师。去的第一天,校长告诉我,一年级和三年级没有班主任,让我选一个。校长领着我先去了一年级。一进教室,那么多双明亮的小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个个脸上写满了童真,那流着鼻涕的学生也显得滑稽可爱。我悄声告诉校长,我一看见他(她)们的小表情就想笑,我还是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吧。

图片

资料图  文图无关 

  接手班主任后,我首先进行家访摸清底细。那时的民办教师没有工资,只给记工分,我没有条件帮助他们,就从家里拿些小布头或针线,帮助他们缝缝补补。男同学的头都是我给理的,我还帮个别女同学抓过头上的虱子。孩子们经常利用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到村子里捡废品卖,我也和他们一起出去捡,第一次就“创收”了18元。当时,同学们兴奋得不得了,这下班里有“活动经费”了。

  这些钱,首先给最困难的同学买了学习用品,还给同学们买了些小人书。班里没有垃圾桶,我就组织学生到校外捡砖头,回来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建了一个小垃圾箱。同学们心情愉快,全班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

  勤工俭学抓蝎子的事儿,我也记忆犹新。那个年代,学校经常组织学生上山抓蝎子。雨后山上的蝎子特别多,一掀石头,底下能有好几只。记得有一次刚下完雨,我领着学生一手提着罐头瓶,一手拿着筷子进了山。我一块一块地掀石头,不一会儿就抓了半瓶。学生都羡慕我抓得多,我美滋滋地,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滑倒了。瓶子摔在石头上,碎了,一只只凶巴巴、尾巴竖得老高的蝎子,朝四面八方仓皇逃命。

  在“孩子王”这个岗位上干了近两年,我和学生们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工作调动时,我没敢提前告诉孩子们。离开的那天,我到教室里和学生们告别,同学们眼泪汪汪的,我也是强忍泪水。

  多年后,我还是非常怀念任教时忙碌而平凡的日常生活,虽然不发工资只记工分,但是心里倍爽,快乐无比。

  三

  每每回想起青年时代,都是与自己的一次深情拥抱。

  我23岁那年在县工业局工作,全系统涌现出许多典型。记得那年冬天,全市召开一次典型经验交流会,要求各县报送典型的材料,领导安排我负责起草。一天下午,市里突然要求立即上报典型材料。那天正巧下着大雪,还是鹅毛大雪,局里唯一的一辆吉普车外出了回不来,局领导非常着急,立即给县邮电局(邻居)领导打电话,借了一辆偏斗三轮摩托车。市里要求谁写的材料谁去送,便于当场修改定稿。领导看着我,从他的眼神里我能看出,他一定不忍心让一个小姑娘坐着偏斗摩托车、冒着大雪去送材料。我毫不犹豫地说:“我去送!”然后找出帽子、围脖、手套,穿上大棉袄,全副武装地坐进了摩托车右边的偏斗里,冒着大雪直奔烟台。

  一路上雪不停地下。为了不影响视线,我不断用手拍打帽檐前的积雪。等到了地方,我和摩托司机都成了雪人,脚已冻麻,下车都不会走了。

  记得当时,材料顺利过了关。还没等我的脚暖和过来,就上了摩托车直接往回返。好在回来的路上雪停了,返回单位后,我直奔宿舍钻进了被窝。值得回味的是,当我顺利完成任务,那份喜悦是发自内心的。那是我此生坐的最“高档”的车,记忆犹新。

  古稀之年,早已经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但是那年、那月、那日,那些“年少轻狂”的往事,永远值得骄傲和回忆,成为留在心底的记忆。(孙爱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