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书,是一段段静止或者躺着的历史,而姓氏则是一道道流动或者行走的历史,而这一道道行走的历史,比躺着的历史更生动更丰富,读懂了姓氏,也就读懂了中国。如果说李、张、王等人口规模在一亿或接近一亿的姓氏,是姓氏大花园里的大众或常客,那么汉、贵、南等稀有姓氏则是姓氏花园中的奇花异草。

流淌在汉族人血液中的姓氏——汉氏
提起“汉”字,很多朋友在第一时间内可能会联想到民族、国家,进而联想到刘邦和汉武帝等一众历史人物,很少有人会想到,“汉”字居然是个姓氏。这也难怪,毕竟汉姓不在百家姓之列,且人口规模较小,在历史上也波澜不惊。据称,全国以汉为姓的人口仅有一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日照市、甘肃省榆中县、陕西省西安市等地。清朝文献学家陈梦雷认为:“汉氏乃汉高祖刘邦之后。秦亡后,项羽封沛公(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四百余年后,汉亡,刘邦的子孙后裔为了纪念故国,遂以国为氏。”此说倘若成立,汉氏乃来源于刘氏。而牟平的汉氏大概率也是源自刘氏。
据《牟平县地名志》记载:明朝时,汉姓来到牟平炮山北、广河西岸落户,村以姓为名——汉家庄。遗憾的是,不知因何汉姓后继无人,于是,遂更名杭格庄(汉与杭在牟平发音相似),因此村居炮山东,故名东杭格庄。至于汉姓从何而来?因何无后?何时消亡?皆不得而知。汉姓虽昙花一现,却惊艳至今,成为牟平“一绝”。
永远不用说“免贵”的姓氏——贵氏
说到贵氏,笔者曾经历过一段趣事。有一同事,名贵礼,一次接听电话,对方客气道:“贵姓?”贵礼随口道:“我,贵礼。”对方将“贵礼”误听为“贵李”,于是便认为贵礼不按常规出牌,遂以牙还牙,恼怒道:“你‘贵李’,我还‘贵王’呢?”后来双方见面,一场误会才得以化解。
与汉氏来源单一不同,贵氏则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大多数贵氏人倾向于贵姓源自姬姓,认为是出自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之后,因分封于贵邑,因以为姓,遂称贵氏。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河南省等地,均有贵氏族人分布。
而牟平贵氏,据称是宋代中期由云南迁至牟平,在城西鱼鸟河东岸择地定居,村以姓为名——贵家疃。现贵家疃中的贵氏只有20余户,而刘氏、杜氏则后来居上,成为贵家疃的主体。
大禹的后代——南氏
南氏也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据统计,以南为姓的人口约24万人。《史记》作者司马迁认为,南氏乃大禹的后代,因封地在南,于是,便以南字为姓。此外,还有源于姬氏、姒氏、张氏和地名等说法。南姓虽然是个小姓,不在百家姓之列,但南氏一姓却人才辈出,灿若繁星。在历史上,最早进入人们视野的南氏人当属南子。据称,南子乃春秋时一位女政治家,因与孔子有过一次短暂的交往,而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其实南子本不姓南,而姓宋,南子只是其名,之所以被人归于南氏,完全是一次望文生义的美丽误会。除了南子外,名垂青史的南氏人还有唐朝大将南霁云、文学大家南巨川、著名学者南卓等等。南氏人不仅大放异彩于古代,如今也毫不逊色,也是人才荟萃,群星璀璨。如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国学大师南怀瑾、天文学家南仁东等等,皆是天之骄子、民族的骄傲。
在牟平,南氏现在主要集中居住在龙泉镇的枣园夼——南家沟村。据传,明洪武年间,南姓从山西迁至蓬莱,后又从蓬莱迁至牟平城内顺正里,清康熙年间又从顺正里迁至枣园,因住地一侧有一大沟,故得名南家沟。后南家沟并入孔庄。现孔庄南姓居民只有区区3户,然而南氏儿女则走遍大江南北。
来自黄金家族的姓氏——都氏
牟平都氏来源明确,即成吉思汗的后裔,而其家族则被称为“黄金家族”。据民国版《牟平县志》记载:都姓乃元朝都达鲁花赤必里海之后。达鲁花赤是蒙古语,意即掌印者,是一地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也可理解为首长;而都则有大、总和督的意思。在《元史》中没有必里海的记载,据《都氏族谱》称,必里海系元朝皇家宗室,以军功累迁至都达鲁花赤,兼管宁海州诸军事,并入籍宁海,居于州之东,即今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办事处北头村。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必里海卒于宁海,子孙世袭其职。元亡明立,“明太祖(朱元璋)存先代之后,赐姓曰都”。现胶东半岛一带的都氏皆是其后人。据1985年统计,仅北头一村的都氏人就达2428人之多。另据村人称,1980年前,当地政府决定恢复都姓人的蒙古籍,以示优待,因该族人均不同意而作罢。
名头很响、人口很少的姓氏——巨氏
巨氏来源复杂,有说源于子氏、姬氏,有说源于官职,有说源于墨家组织中的巨子,等等,不一而足。巨氏虽来源复杂,但其人口较少,据统计,现巨氏人口只有区区4万。
巨氏可谓历史悠久,但牟平巨氏的历史则不长。据《牟平县地名志》记载,巨氏现居住于莒格庄镇巨家庵村,人口只有20余人,1940年迁来定居,或许因人口较少,故取名时比其他村小了一号——巨家庵。另据《宁海州志》记载,在西汉末期或王莽新朝时,宁海州有一巨姓奇士,即巨毋霸,该人身高一丈,腰阔十围,轺车(一马驾之轻便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卧则枕鼓,以铁箸食(用铁筷子吃饭)。除此之外,这巨毋霸还有一特殊本领,即能够驱使和控制虎豹犀象等猛兽来作战。后被大臣韩博德荐之于王莽,王莽大喜,留之于新丰,并更其姓为巨母氏。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六月,王莽的军队与汉光武帝刘秀的军队大战于昆阳城下。刘秀率领3000敢死队员将王莽的队伍打得落花流水,巨毋霸所控制的虎豹大军也溃不成军,四处逃窜,巨毋霸也不知所终。巨毋霸是史书中有关巨氏的最早记录,此“巨”与牟平巨氏是否同源同宗,现已不可考。
除以上这几个稀有姓氏外,在牟平还有万、修、寇、战、解、东、矫等几个稀有姓氏。他们虽然迁牟时有早有晚,人口有多有少,历史也有长有短,但作为牟平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皆为牟平的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为牟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成为牟平人的骄傲。(王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