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谭格庄镇聚焦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创新“盘活闲置资源、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共富共享”发展理念,打造西王家庄村“希望的田野”一分地共享菜园项目,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特色农业项目为纽带,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资源优化配置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立足实际谋项目,革故鼎新促发展。一是夯基垒台,织密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推进交通、生态、农业三大基础建设,建成400㎡村内硬化道路,形成四通八达路网体系,实现与市区“十分钟经济圈”高效联通;沿河打造观景步道,核心区建成120㎡“沁园”口袋公园,栽植红叶石楠、牡丹、月季等800余株,构建四季常青生态景观轴;优化大棚集群布局,建成西红柿、草莓、大樱桃等规模化种植基地,打造“春赏花、夏采果、秋收菜、冬育苗”四季农事产业链。二是创新驱动,打造产业融合矩阵。创新“一分地共享菜园”经营模式,整合138户零散土地建成标准化采摘基地,配备农具仓库与教学设施,开发特色实践课程;联合李家沟景区打造“乡村振兴一日游”线路,推出“采摘+非遗+农家宴”组合产品,携手烟台女企业家商会共建“田园会客厅”;沿河设置垂钓平台等设施,形成“耕作—休闲—度假”全链条产业体系。三是机制革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创建“投资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伙人”四方联动机制,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投资公司负责基建与日常管理,村党支部以集体土地入股并协调资源,村民承担种植管理与现场服务,社会合伙人通过土地租赁或项目合作获益,形成村庄产业蓬勃发展、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沁园”口袋公园△

标准化采摘基地△

“希望的田野”共享菜园△

莱阳市女企业家商会参与种植活动△

田园会客厅△
二、共建共享拓项目,绘就和美新画卷。一是搭建城乡互动新桥梁。创建“城市微田园”体验平台,设置亲子农耕区开发“小农夫体验日”活动,建设共享菜园提供全流程农耕体验,在“沁园”口袋公园设立传统农具展陈区,让市民在月季花海与传统农具展陈中深度感知农耕文化,推动城乡文化共融。截至目前,累计吸引1000余名市民参与田间实践、300余组家庭深度参与农事操作。二是培育乡村振兴新力量。构建青年返乡创业支持体系,吸引20余名青年携短视频营销、直播电商等技能回归,系统性开展电商培训与品牌策划课程,培育专业化本土直播团队,带动谭格庄镇乡村振兴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青年人才回流与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创作《希望的田野上“共享菜园”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等短视频12个,播放量突破50万次。三是构建村庄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菜园议事会”制度,以共享菜园为村民议事新载体,定期召开“田埂会议”研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议题,推动村务决策从“会议室”向“生产一线”延伸。去年以来,通过田间现场协商高效解决民生问题32件,村务决策效率提升40%,村民对议事机制表示认可度达95%,村容村貌改善认可度达98%,实现治理效能与村民满意度双提升。

“小农夫体验日”活动△

“小农夫体验日”活动△

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菜园议事会”△

村书记开设视频号宣传△
三、多维共建促项目,燃旺发展新引擎。一是聚焦土地增效,实现资源价值倍增。创新推行“一分地”认养模式,整合138户零散土地建成标准化种植单元,提供种植指导、日常管理、收获配送等全流程服务,每块菜园年收益达1100元,较普通土地出租收益提升5倍,土地综合效益显著跃升。二是拓宽就业渠道,激活村民增收动能。构建“家门口”多元化就业创业体系,设置种植管理员、农事指导员等20个岗位,打造“田园直播间”培训村民直播带货销售土特产,形成“农闲有活干、技能变收益”村民增收新模式。截至目前,直接带动就业100人,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6万元。三是改革分配机制,筑牢集体增收根基。建立“三位一体”收益分配机制,项目运营方按年支付土地租金18万元,形成村集体固定收入;从经营利润中提取40%作为发展基金,用于设施维护和产业升级;建立“菜园收益反哺”机制,将认养收益的10%用于村庄公益事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9万元,形成“租金保底+基金发展+公益反哺”可持续发展格局。

“一分地”认养现场△

“一分地”认养现场△

“一分地”认养现场△

共享菜园丰收场景△

种植管理员工作中△

种植管理员工作中△

村庄公益事业△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