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解暑

烟台日报 2025-07-15 10:14

时逢七月,日光倾城,田间暑气蒸腾,万物茁壮成长,长夏自此而盛。

“碧空暑气暄,清风扇底徊。”小暑入伏,热气喧腾,人道凉字难求,扇底的徐徐微风,摇出了整个夏天。心有清凉,迎夏生长。蝉鸣山海,夏令悠长。万物荣华,十里荷香。最忆田间垄上,农人捧来新米,唇齿间,啖一季粮食特有的醇美甘香。造物馈赠,暑热不负。身携流云,青黛染衣。浅握清风,小暑吉祥。

“竹床藤簟晚凉天,卧看星河小院偏。”躺在爷爷的小院里,水缸里漂着爷爷放进去的西瓜。耳边“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在悠悠诗境中,且等露红烟绿,风起雨落;且等流萤提灯,栀子飘香;且等满天星斗,沉李浮瓜。

夏天最少不了的当然是冰棍。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咏酥》里描述:“似腻还成爽,才凝又似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白居易的樱桃酸奶很有现在奶皮子酸奶的风韵:“荧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在樱桃上浇上甜美的乳酪与蔗浆,再用小匙舀食。“拨醅争绿醋,卧酪待朱樱。”乳酪与樱桃搭配后的美妙滋味,绕舌三日,余味不绝。

最绝的还是唐代冰淇淋“酥山”。王泠然在《苏合山赋》中对酥山进行了描述:“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冱而体成。”那入口即化、冰凉绵密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

但最传统的消暑饮料,还得是那一碗酸梅汤。“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写的就是街头小巷的酸梅汤。酸梅汤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饮料。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卤梅水”可以说是酸梅汤的雏形。如今的酸梅汤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也曾是我夏天最期待的饮品。

奶奶笑称自己传承的是清朝御膳房为皇帝定制酸梅汤的秘法,配料一共八种,缺一不可:山楂、玫瑰茄、乌梅、烟熏乌梅、橘皮、桂花、乌枣、甘草。奶奶用了两种乌梅,就是为了那一点烟熏的味道,因为那才是最正宗的。奶奶用的是砂锅,她说酸梅汤是酸性的,如果用金属铁锅之类的,会有铁腥味,而且汤色很容易发黑。她用的水是爷爷去山上打的山泉水。最关键的是,桂花一定要关火以后再放,不然香气就全跑没了。

梁实秋说,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是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徐凌霄也曾在《旧都百话》中说: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的木檐横额。

一碗酸梅汤,喝出了生活的小确幸。原来,生活虽平常却不单调,纵朴实亦有美好。“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暑蕴含的是寻常生活中的炽热之情,是积极向上的一股澎湃活力,是有限生活空间里蒸腾出的无限热情。

太阳的火热,大雨的酣畅,湿漉漉的空气,让生命根本没有时间摇摇晃晃。不羁的、狂妄的,小暑的夜帮你自洽;迷惘的、失落的,小暑的风帮你通达;滚烫的、火辣的,小暑的夏帮你升华。

终于知道:唯有热爱无法冰镇,唯有炽热无法冷藏,唯有向上无法降温。生命在炎热的季节里依然顽强,梦想依旧滚烫。这个七月,去见山、见海、见世界,允许自己活成创作中的水墨画,留白处皆是蓬勃生长的可能。岁月从不荒芜热爱和生生不息的自己。

小暑,如花在野,温柔热烈。‌‌

(徐菁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