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薪火相传,七十年守正创新。从 1956 年建科至今,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始终秉持 "承岐黄之术、融现代医学" 的发展理念,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交融碰撞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西医协同发展之路。作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试点单位,该科室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区域中医诊疗高地,用疗效书写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答卷。
历史积淀与核心理念:在守正中创新发展
回溯科室发展历程,1956 年的初创时期便奠定了 "中西汇通" 的发展基调。2010 年正式更名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后,科室迎来跨越式发展,先后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老年病科,建成脑病、心血管、肿瘤等多个省级重点专科,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诊疗体系。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 的治未病思想,是科室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科主任王利介绍,科室始终坚持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精准诊疗双轨并行,在老年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构建起中西医协同诊疗体系。这种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的发展模式,让古老的中医药在现代医学语境下焕发新生。
特色技术与诊疗服务:疗效彰显中医智慧
在中医特色诊疗领域,科室将五运六气理论深度融入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案。穴位贴敷、督灸、耳穴压豆等传统疗法,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疑难病症方面疗效显著。特别是在肿瘤综合治疗领域,科室与肿瘤科、神经内科等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为患者提供 "化疗 + 中药调理" 的个性化方案,有效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升生活质量。
治未病中心与睡眠中心的建设,更是将中医 "治未病" 理念落到实处。治未病中心通过体质辨识、经络检测等手段,为市民提供精准化预防保健服务;睡眠中心创新采用 "针灸 + 认知行为疗法",成功破解失眠难题,相关诊疗技术已形成区域示范效应。
人才科研双轮驱动:创新引领学科发展
人才强科战略为科室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科室拥有 3 位山东省名中医、国家级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覆盖老年病、肿瘤、内分泌等多个亚专业的精锐团队。在科研创新领域,科室提出的 "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 理论,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了全新理论框架,相关研究成果已出版多部专著。
科研成果转化更是亮点纷呈:在《Lancet》《JAMA》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自主研发的 "黄芪保心汤" 在抗动脉粥样硬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持续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创新。
未来规划与社会责任:擘画中西医协同新图景
面向未来,科室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蓝图:建设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实验室,研发药膳、睡眠产品等中医药文化衍生品,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计划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工作站,构建 "产学研用" 一体化创新体系,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在社会服务方面,科室每年培训基层医师 200 余人次,通过技术下沉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义诊、健康科普活动,将中医药健康理念送到百姓身边。"让中西医协同成为守护健康的 ' 中国方案 '",这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愿景。
医患故事见证疗效:仁心仁术守护健康
一个个鲜活的康复案例,见证着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独特优势。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接受针灸结合中药调理三个月后,重新恢复行走能力,家属送来的锦旗上 "妙手回春" 四个大字,承载着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感恩;一位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出现严重失眠,通过中药内服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生活重新焕发生机。
从岐黄故里到现代医学前沿,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用七十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着中西医结合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中医精髓、融合现代科技的道路上,这支团队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构建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贡献 "烟台智慧",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