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特辑•烟检先锋⑯】李华:担当为笔砥砺初心 实干为墨笃耕匠心

烟台市人民检察院 2025-07-11 09:35

  『编者按』先锋如旗,引领前行;榜样如炬,照亮初心。烟台检察机关的每一位先进典型,以忠诚为底色、以匠心守初心,在各自岗位上忠诚履职、担当作为,把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检察事业推向前进、以检察履职礼赞“七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烟台市检察院特别推出“七一特辑 · 烟检先锋”栏目,展示一批在检察岗位上勇担使命的先锋人物,见证他们在法治路上以初心为灯、照亮法治征程的先锋力量!

  先锋事迹

  李华,男,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律硕士,现任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2次被表彰为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7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山东法制报社等表彰为“法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优秀通讯员”;撰写的检察理论作品被表彰为第六届中国检察官文化论坛征文一等奖、全国检察机关党建理论研讨二等奖、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活动优秀奖、第十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优秀论文、第十六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三等奖;参与的1项检察应用课题获最高人民检察院立项并结项,主持、参与的3项检察理论课题获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立项并结项;入选全省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库、全省检察机关办公室系统人才库、全省检察宣传文化人才库。

勤学善思
笔耕不辍谱忠诚 

  检察机关文字材料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法治属性和业务属性,思想性、指导性、实务性缺一不可。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一体贯通“政治”与“业务”、有机融合“检察”与“文字”。

  李华始终牢记“以文辅政、一字一句皆关大局”,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积极弘扬“安专迷”精神,坚持边学边干,学检察业务、学专长融合、学意境升华,不断提升文字驾驭能力,努力完成各类文稿起草任务。

  工作中,他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把握内情、了解外情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高质效写好每一篇文稿”,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

  近年来,他连年主笔起草向省院及市委的工作汇报、全市两会检察工作报告、全市检察长会议讲话等重大综合文稿,先后起草工作报告、领导讲话、典型发言等各类综合文稿140余篇、110余万字。同时,他始终秉持“检察一盘棋”意识,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对40余篇近20万字的文稿材料进行润色推敲、优化表达,推动在更高平台、更大范围展示烟台检察形象。

  他主笔起草的《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能动履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烟台冲刺“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目标提供公正高效优质司法保障的意见》《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检察政策文件被上级转发推介,并受到相关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注重统筹
 实干笃行善履职 

  他坚持“检察一体”理念,不只把眼光放在方寸笔端之间,更主动融入服务中心大局和推进“四大检察”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全局性的综合工作,注重发挥好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责,努力做到“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自己手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情在自己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

  工作中,他积极承担市检察院党组秘书职责,规范做好76次党组(扩大)会议的筹备、记录、会务工作,积极做好11次检察长办公会议的筹备、记录、会务工作,同步开展16次党组重大决策事项督查督办,保障上级部署和市检察院党组决议及时、有力、有效落实。同时,他还负责组织归口管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先后向上级报送各类重大事项40余次,做到“应报尽报”“应报速报”,上级领导先后批示5件次。

  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配合下,他坚持求精求要,牵头完善检察信息工作大格局和检察信息工作制度机制,对全市检察机关信息刊物进行规范提升,持续激发检察信息工作活力。近年来,共组织编发检察信息简报35期40余万字,向最高检、省检察院、市委及政法委报送信息120余篇,其中上级转发30余篇,相关领导批示4次,检察信息服务领导决策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挺膺担当
 不为繁华易匠心 

  文字材料工作是一项劳神费力的工作,既有政治上的考验、又有意志上的磨炼,“五+二”“白+黑”是常态,做好这项工作,绝非“差之毫厘”的将就,而是“谬以千里”的严谨。

  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李华既讲方法、更讲情怀,在十几年如一日伏案耕耘的“爬格子”中,在日复一日精心打磨的“推稿子”中,于细微处见真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工作品质。“2015年,一位同事因长期过度劳累罹患胰头癌牺牲在岗位上,在整理他的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我被他‘不断地坚持,做完整的自己’的精神所震撼和感染。”谈及一位爱岗敬业同事的先进事迹时李华说,“从此我矢志立足本职岗位、以精心铸精品、以担当求极致。”

  2022年12月,李华主笔起草某重要会议检察工作报告。彼时,国内防疫政策刚刚放开,身边的同事和家人接连“中招”,会议时间却较往年提前了半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他意识到自己绝不能“倒”在此时,进而影响报告起草进度和质量。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他连续13天住在单位,最大限度把自己与外界接触频次降到最低,枕戈待旦、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在一次次与相关部门的视频会议中,在一遍遍与基层院的电话沟通中,先后对文稿架构、展示内容进行了15次修改和调整,一遍遍细化例证、规范文字、校正标点。最终,报告受到了代表委员及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全面展现了全市检察工作实绩。

  虽已行至青春边缘,但他依然相信,奋斗始终是人生最亮丽的底色——学做一块海绵,以学习夯实“底气”;学做一盏烛火,以担当激发“朝气”;学做一棵青竹,以修心涵养“正气”。这是他在某次会议发言时表达的人生愿景。他将继续立足本职岗位,常怀感恩、自强进取、守牢底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将以文辅政“软实力”转化为服务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硬效力”,努力书写后青春时代的人生答卷!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