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检察“三个管理” · 提升年】三元融合管理体系赋能案件受理提质增效

烟台市人民检察院 2025-07-10 08:47

  编者按

  【烟台检察“三个管理”·提升年】专栏,集中展示全市检察机关在“贯通推进‘三个管理’深化高质效检察办案提升年活动”中探索的有效经验,积木成林形成全市管理矩阵,以高水平检察管理推动做实高质效检察办案。本期,让我们共同聚焦案件进入检察环节的第一道关口——案件受理,看莱阳市人民检察院案管部门如何构建“制度—流程—数据”三元融合管理体系让受理标准更清晰、运转更顺畅、监管更智慧!

莱阳市院:三元融合管理体系
赋能案件受理提质增效 

  案件受理,作为案件进入检察环节的第一道关口,其效率与质量直接关乎后续司法程序的顺畅推进。然而,超期受理、流转迟滞、“先收录后补录系统”的体外循环等问题如同顽疾沉疴,直接掣肘整体办案质效提升。

  莱阳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精准把脉辨“症结”,以一体化抓实“三个管理”部署和数字化检察改革为重要牵引,积极构建“制度—流程—数据”三元融合管理体系,成功打通难点堵点,让案件受理工作踏上规范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新赛道。

强化制度管理
筑牢规范化“防火墙” 

  “案件受理标准模糊、时限约束不严格、违规收案风险高等是基层检察机关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莱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管理部主任李婷坦言,“为筑牢案件入口的‘第一道防线’,我院对症下药,着力健全制度体系,为案件入口管理夯实基础。”

  细化受理标准与程序出台《案件受理审查工作指引(细化版)》,精确列举刑事案件受理的必备材料清单、形式要件及管辖等实质性审查要点,显著压缩裁量空间,统一操作口径。同时建立“双人交叉审查”保险机制,增强标准执行的稳定性。

   强化时限管控与追责:明确规定各类案件受理审查完成时限(普通案件原则上1个工作日内办结,重大复杂案件不超过2个工作日)。配套制定《案件超期受理责任追究办法》,将超期情况纳入承办人及部门正负面评价核心指标,并与评优评先资格挂钩。年内通报超期案例1起,提醒谈话2人,制度刚性逐步树立。

   完善内外部协作机制:对外,与公安、监委等重点单位召开联席会,构建案件规范移送及协作配合机制,出台《莱阳市人民检察院、莱阳市公安局刑事案件移送衔接办法(试行)》,明确材料移交内容、时限、格式及交接责任主体。设立“公安法制-检察案管专员”定期联络通道,让材料移送问题在源头就得到化解。对内,严格落实“案件进出口唯一”原则,明令禁止除案管大厅外的其他部门、人员私自受理案件,规定内部移交程序,违者予以全院通报批评,有效封堵违规线下收案操作空间。

 精细流程管理
 铺设高效化“快车道”  

  “有时案件流转像走迷宫,节点模糊、衔接不畅、手工操作冗余等都是老问题。”以前,不少业务部门的干警反映。如今,莱阳市人民检察院通过流程精细再造与优化升级,一切有了新变化。

   实施全流程管控“一张图”:绘制《案件受理至分流全环节流程图解》,详尽分解登记初审、案卡数据录入、系统自动轮案分流、电子卷宗上传、线下材料移交等具体步骤,标注关键节点时限要求(如完成初始登记30分钟内录入系统等)及责任人岗位职责,实现过程可视化、操作模块化。

   推行“即受即审、限时分流”落实“日清日结”工作制度,对每日接收案件实行“案不过夜”管理标准(特殊情况注明缘由)。原则上要求受理登记后1小时内完成案件分流操作,避免人工分案主观拖延。

   开辟专项“绿色通道”:对退查重报、二审上诉等时效性高、社会关注度强的案件设立专门受理通道,实行“材料免检快速流转”,同步启动电子流程,确保无缝衔接后续办理环节。

   深化“受送分离、集中管理”:案管部门指定专人分别负责案件接收、初审;录入、分流;法律文书、涉案财物统一登记、传递与管理,确保卷宗与人员物理隔离,严防流转过程遗失、涂改风险。

 深化数据管理
 打造智能化“指挥舱” 

  今年以来,莱阳市人民检察院针对数据割裂、预警迟滞、分析深度不足等问题,充分挖掘数据效能,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构建模型,赋能受理工作智慧升级。

   打通数据壁垒,“一张网”集成监管充分利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内协同子系统,与公安、法院系统数据的对接优势,实现案件移送、退查、判决等信息高效交互。每日查询协同子系统内待接收数据,审核后对有效数据信息及时绑定,对无效信息及时退回。

   构建数字模型,“全天候”动态监控:在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构建“案件受理违规监督”模型,随时利用大数据筛查受理与录入系统超过3日、有录入系统但无受理登记的案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流程监控。

   深化数据分析,“全方位”驱动改进:在每季度业务数据分析报告中,增加案件受理专项,多维度统计分析各类案件平均受理时长、分案速率、超期问题分布等关键指标。据统计,以数据为基础向侦查机关提出优化建议累计24条,形成倒逼机制。借助数据反馈调整人员配置,日常一人负责录入工作,在案件受理高峰时段增加人员支援,受理效率同比提升了25%以上。

  “这起涉及14人的虚开发票案公安机关到期当日起诉,在涉案人员多、案卷多、物品多的情况下,案管部门全员参与,仅用一小时即完成受案材料审查、物品清点以及录入分配工作。”检察业务管理部张勋介绍道。

  如今,莱阳市人民检察院的案件受理工作已迎来“质变”:违规受案的暗渠被明确堵截,案件平均受理时长压缩近40%,“受理—分流—反馈”的智能闭环正逐步形成。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