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台看见幸福家园——烟台实施城市基层党建“幸福升级”工程综述

烟台党建 2025-07-03 09:08

  此心安处是吾乡。城市居民的安全感来自哪里?来自安康的生活,来自稳定的环境,来自高效的治理。

  自2022年以来,烟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精神,全域开展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连续4年作为市委书记突破项目大力推进,一年一主题、一年一深化,将党员群众有效组织动员起来、基层各类组织有效联结凝聚起来,把一个个社区打造成组织有力量、服务不打烊、有事好商量、民呼必有应的“幸福家园共治体”,努力打造山东“幸福家园”建设先行市、标杆市。

  民之所往是幸福。今年,烟台以实施城市基层党建“幸福升级”工程为牵引,聚焦大力加强党建引领小区集成治理,把物业降诉、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一降双提”专项行动作为主要抓手,不断擦亮“在烟台看见幸福家园”的美好图景。

物业降诉 
小区有“颜值”、有“气质” 

  停运5年的电梯重新运转,被侵占十多年的物业用房也清退收回,改造成了小区党群服务站;新增的非机动车充电棚里,电动车整齐停放……走进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新世纪公寓小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正提升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过去这些问题拖了好几年,大家意见很大。自从4月份在社区党组织全程把关指导下,引入‘信托制’物业模式,社区和物业公司迅速解决了这些老大难问题,让居民看到了实效。现在居民主动呼吁邻居交物业费,短短2个月,已经有73%的居民交了物业费。”业委会主任徐艳霞欣喜地介绍道。

  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承担全市推行居民小区“信托制”物业治理模式试点,探索优化“双密码账户”“开放式预算”等制度设计,重塑物业企业与居民的信义关系,推动物业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为深化“幸福家园”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活在“幸福家园”,是每一位城市人的向往。为了这一向往,烟台一直在努力。

  今年是全域推进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的第4年。4年来,烟台持续优化路径、完善载体、提升品质,建设群众家门口可感可及的“幸福家园”。

  ——2022年抓全域推进,把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作为总抓手,印发意见、召开会议,谋划实施“六大幸福行动”,明确推进路径。

  ——2023年抓深化升级,聚焦体制升级、治理升级、服务升级、保障升级、样板升级“五个升级”,打造2.0升级版。

  ——2024年抓深耕细作,把加强党建引领小区集成治理作为重要着力点,全面推进小区党群服务站实体化运行,实施幸福小区“家门口提升计划”、党建引领物业管理重点小区专项治理等深化措施。

  ——2025年抓攻坚提能,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深入开展物业降诉、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一降双提”专项行动,持续擦亮“在烟台看见幸福家园”的美好图景。

  今年3月4日,烟台市召开深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暨“物业降诉、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明确今年突出从点上整治到面上提质,开展幸福家园物业降诉、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一降双提”专项行动,把全域推进党建引领物业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着力点。

  物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一头系着基层治理的能力大考。如何让这张“考卷”满意?烟台通过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手抓好111个高投诉小区整治,由区市委书记、区市长、组织部长、分管区市长包帮最难的小区,其他小区由街道书记、主任全覆盖包帮,逐个指导制定《“集中改”和“主动做”清单》,实行每月动态监测,全力抓好问题整治;一手抓好134个“零投诉”小区培育,深入实施幸福小区(楼栋)“家门口提升计划”,“一小区一方案”探索投诉从有到无、质效从有到优的措施,为全市面上立标打样。

  牟平区北海新城小区设立“新城办·诚心办”物业服务现场受理点,在楼栋统一设置54个“支部信箱”,实现群众问题诉求“一站办理”,化解物业问题95起;龙口市龙玺城小区针对业主、物业矛盾突出问题,建立每月15日“固定说事日”制度,协商解决充电困难、绿化毁损等30余个物业服务难题;招远市确定15个高投诉小区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健全“领导包帮、动态监测”机制,一小区一对策抓好问题整改……眼下,投诉降低了,服务提升了,一个个小区正建设成群众身边的“幸福家园”。

服务提质 
居民可感知、可触及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保障好服务好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这也是建设“幸福家园”的应有之义。在开展“服务提质”专项行动中,烟台持续提高服务供给便民度,让群众可感可及。

  “老人的高龄补贴可以在小区里领了,太方便了。”莱山区滨湖万丽小区业主王女士说。去年5月,滨湖万丽小区党群服务站正式向居民开放,七大便民服务区域中最为亮点的便是党群荟和邻聚场,这里可以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包括组织关系转接、高龄老人补贴等各类政务事项。邻聚场则提供功能多样、动静分离的双层悦邻活动空间。“既能办得了业务,又有娱乐空间,这个党群服务站确实是在为居民服务。”王女士说。

  把服务触角下沉到家门口,从2023年开始,烟台以实体化运行小区党群服务站为抓手,大力加强党建引领小区集成治理,探索出“四个在小区”的路径:

  推动机构设在小区,把小区党群服务站作为社区派出机构,按照封闭小区单独设、开放小区联合设、靠近社区不必设的原则,推动具备条件的小区应设尽设,进一步划小单元、切块治理,构建社区居中统筹、服务站分片精治的工作架构;

  推动支部建在小区,织密贯通“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链条,推行“有事找支部”工作法,在楼栋张贴支部码,公开小区党支部书记、党员楼栋长等信息,让群众随时看得见党员、找得到组织;

  推动干部驻在小区,选派社区工作者担任服务站站长,所辖网格员全部下沉常驻办公,定人定岗定责,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服务群众;

  推动服务办在小区,试点下沉3类57项服务,有序推进社区服务、政务服务、物业服务“一站通办”,让群众少跑腿、办好事。

  服务不光要“下沉”,还要“嵌入”,这样的“家门口”,是居民的“热盼”。

  2024年以来,烟台市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办“幸福集市”,指导每个社区党组织至少每两个月举办1期,固定时间、地点,链接报到单位、企业商户等资源,投放到政策咨询、放心好物等摊位区,为群众提供健康义诊、公益维修、文化体验等“赶集式”服务,已举办1900余场次,“有一种幸福叫赶集”深入人心。

  今年,烟台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试点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办“幸福工坊”,以社区党组织领办、群众参与为主渠道,有序发展小饭堂、手工工坊等公益性经济组织,实现群众零工就业与社区自我造血“双赢”,探索社区有收益、群众得实惠、治理可持续的有效路径。

治理提效 
社区有合力、有活力 

  “这里是红色小院,门口的7块牌子是我们7个‘双报到’单位认领的部分为民服务项目。这正是得益于‘党建聚合体’的打造,实现了社区服务的资源聚合。”塔山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党建聚合体”的主要做法。

  塔山社区因依塔山建设而得名,小区上下坡多、闲置场地少,社区居民一直苦于无处开展群众活动。红色小院位于塔山社区中心位置,原是烟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处仓库。后来作为“双报到”单位,烟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成为塔山社区“党建聚合体”的组成部分之一。为解决社区难题,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小院交给塔山社区免费使用。如今,红色小院已经成为社区居民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

  随着群众需求更加多样,单靠社区、小区很难及时回应满足,把各方资源力量整合起来、精准投放、集成治理,才能持续提高治理能力精细度。

  对此,烟台整合用好外部资源,全面推行报到单位、志愿服务、行业资源、社会组织“四进小区”,重点用好报到单位资源,对“双报到”工作机制进行优化调整,建立报到单位包小区、报到党员包楼栋“双包”机制,组织每个单位每年认领不少于5个小区服务项目,每名党员联系包帮1-2个楼栋,推动报到服务从社区层面下移到小区层面。

  社会组织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烟台指导社区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发动党员群众成立社会组织,发挥专长、服务社区。“青年合伙人”“银龄巡逻队”“退伍军人志愿队”“养犬协会”……目前,烟台市共成立了1.6万余支社区群众志愿队伍,越来越多的群众从“观望”到“加入”,凝聚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强大合力。

  蓬莱区东城社区是一个大型老旧社区,从群众骨干中招募102名楼栋管家,引入“双报到”党员、志愿者等力量,成立1164人的楼栋帮帮团,合力管好邻里共享的“幸福楼栋”,奏响“人人参与、家家共治”的幸福乐章;莱阳市挺城社区发动群众组建“挺上心”解忧团,开展走访189期,发放“连心卡”1700余张,收集解决用电、修路等群众诉求182项,让民生服务“精准直达”。

  社区群众是“幸福”的主体,社区能否成为“幸福家园”,关键要靠群众的内生动力。烟台发动社区用好群众资源,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小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完善“家园议事会”等载体平台,推行小区治理“专员制”,用好社区民警、法律顾问等力量,选派一批小区警官、小区律师,助力小区矛盾调解,确保办成事、不出事。

  此外,烟台还挖掘用好社区自身资源,开展社区公共空间市场化运营和小区公共资源规范化清理“两个公共攻坚”,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公共空间,采取场地换服务等方式,与第三方机构开展空间共营式合作,为群众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公共服务用房和停车位、广告位等共有收益为重点,着力整治长期闲置、低效利用等问题,健全完善小区公共资源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幸福家园”,关键在于读懂群众的需与盼、乐与忧、难与思,解决好群众身边每一件“天大的小事”。随着“幸福家园”建设深入推进,一幅“物业降诉、服务提质、治理提效”的幸福图景正徐徐展开。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