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未有穷期,奋楫会当击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市“11349”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凝聚改革强大合力,积极营造改革浓厚氛围,按照“改革攻坚突破年”活动安排部署,莱阳市委改革办组织开展“改革创新大家谈”活动,开设专栏邀请各镇街部门围绕相关职责领域,谈改革、亮举措、促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本期推出——莱阳市卫生健康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局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客观面对卫生健康系统基础薄弱、包袱沉重发展现状,抓关键破难点、固根本强基础、促亮点求实效,纵深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全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良性发展”新局面。
一、聚焦“三个方面”高位推动,全面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合力。将基层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纳入全市工作大盘顶格推进,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等5个指导性文件,明确分工、挂图作战,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补齐基层卫生短板,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较大提升。
二是明确改革重点攻坚突破。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股级干部管理考核、财务规范管理等6个综合改革配套文件,围绕财务、人事、业务、绩效等“四大”重点领域发力攻坚,18家基层医疗机构签订涉及10项具体内容的发展目标责任状,形成“路线图”,狠抓“硬任务”,倒逼工作责任落实。
三是推进一体监管跟踪保障。明确工资优先保障、药品良性回款、经费收紧审批等6条工作底线,严格落实“周调度、月通报、季总结”、“红榜事项约谈整改”等制度机制。2024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30.71%、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9.27%、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26%,连年亏损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二、实施“三大工程”夯基固本,力促基层资源扩容提质
一是实施“基层机构提档升级”工程。围绕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重点,克服财政困难,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每年改造提升2-3处镇街卫生院,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投资620万元完成穴坊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投资362.4万元的万第、谭格庄、古柳、冯格庄、大夼卫生院提档升级项目均已完工投用,投资1500万元的市一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同时,针对我市行政区域南北狭长,急救站集中在中心城区的短板,投入150余万元完成姜疃、穴坊、沐浴店3处标准化急救站点建设,形成“南北贯通”的院前急救网络,急救半径覆盖率由49.7%提升至目前的100%,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6.5分钟。3处急救站点年均出车5500余次,服务群众6200余人,更好地满足了农村居民院前急救需求。

▲(图:莱阳市中医医院120沐浴店急救站)

莱阳市穴坊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

莱阳市穴坊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
二是实施“基层网底改造提升”工程。为彻底改善村卫生室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陈旧、医疗设备短缺、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用三年时间分批对全市371处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围绕“五有三提升”标准,对村卫生室房屋进行修缮,内部重新粉刷装修,按照功能分区全部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等,配备观察床、输液椅、智慧随访设备和TDP神灯等设备,服务能力、诊疗环境全面提升。2024年已投资165万余元完成75处村卫生室改造提升,今年投资690余万元,完成205处村卫生室改造,剩余91处将于明年全部完成。冯格庄街道桃源村、吕格庄镇大梁子口村和江汪庄村卫生室获评省中医特色村卫生室。

莱阳市柏林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藤口村卫生室

莱阳市柏林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藤口村卫生室
三是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聚焦破解人才“平庸”困境,创新基层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管理,对工作长期处于落后位置的单位负责人及时“亮牌”。近三年对18处基层机构调整55名班子成员,争先进位、强化执行意识明显增强,18处基层机构全部超额完成年度发展任务目标。同时,利用二级及以上医院主治医师职称晋升前服务基层政策和“业务院长”、“百名专家”派驻基层,通过带教、授课等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动拓展常见病手术范围,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全市18处基层医疗机构中,已有15处能够开展手术业务。“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送医下乡活动在CCTV17《乡里乡亲》节目播出,取得良好反响。

CCTV17《乡里乡亲》栏目组“送医下乡 健康惠民”主题活动拍摄现场
三、构建“三种模式”创设特色,推进医疗服务提优增效
一是构建“协作共建”模式。编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科室和特色专科发展规划,把特色专科建设作为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按照“差异化打造 特质化发展”思路,通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专家及团队或退休医师技术注入等方式,领办或合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全力打造精品特色专科。目前,共建设基层名医工作室(站)17个,培育特色科室24个,部分特色专科已在周边区域形成一定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中医特色科室

烟台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现场观摩会议在莱阳市召开
二是构建“便民服务”模式。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每日至少有一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值守门诊服务。推行居民门诊、住院“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并全部开通诊间结算业务,提供多种付费渠道和结算方式,节省群众就医时间。设置完善医疗机构内部就诊指南和路径标识,开展老年友善环境整治,设置无障碍通道和卫生间,提供导诊、轮椅、座椅等便民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便民轮椅区
志愿者服务站
三是构建“先行先试”模式。实施县域专科能力提升计划,市中医医院、妇保院共打造9处重点专科和优势专科,市中医医院在全省中医急症专业重点病例评价考核中荣获第1名。医养结合示范创新工作稳健前行,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莱阳德怡老年公寓入选山东省首届“走在前、挑大梁”医养结合“双十佳”典型案例。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管理,21处常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完成智慧化建设,我市“智慧化预防接种”入选烟台市数字强市建设典型案例。聚焦居民健康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我市被列入202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县名单,承担202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素养现场调查任务,照旺庄镇获省级“无结核社区”试点,城厢街道文峰社区获评烟台市“医院-社区-家庭”(HCH)营养健康服务模式建设试点。

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

2024年莱阳市被确定为全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

▲(图:莱阳市徳怡老年公寓工作人员指导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

莱阳市徳怡老年公寓文艺汇演
下一步,卫生健康局将以促改革、强发展为思路,坚定改革信心、正视困难问题,在完善财政供给保障机制、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主攻方向持续发力,全面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全力以赴打造区域化发展新路径。
一是坚持高标高质抓项目,推动资源扩容提质。
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成远程会诊、心电诊断、医学影像、检验、病理和消毒供应六大中心建设,年底前基本建成1家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县域医共体,促进医疗资源统筹管理、集约使用,实现医疗业务同质化。年内完成205处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完成沐浴店、高格庄、山前店等3处卫生院提档升级,建成10处村卫生室(服务站)“中医阁”。
二是坚持精准精细抓改革,实现事业攻坚突破。
统筹市中医医院、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优质资源,“组团式”对口帮扶各镇街卫生院,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实施“一院一品”培育工程,立足自身定位,重塑传统优势学科,培育新兴重点学科,指导乡镇卫生院立足居民健康需求,强化特色专科、特色科室孵化,建成8家儿童保健、康复、疼痛等特色专科卫生院和1家中医特色卫生院,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
三是坚持善作善成抓服务,提高民生服务水平。
扎实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广家庭医生“双签约”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2025年全人群签约率增加1—3个百分点,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深入推进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年内完成“两癌”筛查各2.5万名以上。以省级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项目建设为契机,年内增加双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1家,床位数达到5700张。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