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改革创新破题 用笃行担当实践 奋力开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梨乡莱阳 2025-06-19 09:50

  编者按

  改革未有穷期,奋楫会当击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市“11349”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凝聚改革强大合力,积极营造改革浓厚氛围,按照“改革攻坚突破年”活动安排部署,莱阳市委改革办组织开展“改革创新大家谈”活动,开设专栏邀请各镇街部门围绕相关职责领域,谈改革、亮举措、促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本期推出——莱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改革创新破题 用笃行担当实践 奋力开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莱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11349”总体工作思路,着眼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广大退役军人所盼,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创新发展,奋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强国强军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引领广大退役军人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印发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清单,常态化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活动,连续四年为转业军官和退役士兵返乡报到举行“一次红色教育、上一堂专题党课”,引导退役军人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建立思想政治指导员队伍,遴选135名具备行业专业特长退役军人担任基层“八大员”,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政策法规宣传等83场次,引导退役军人模范遵规守纪、坚守初心使命

  组织转业官兵进行红色教育

  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深入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宣传,有13人被省、烟台和莱阳表彰为“最美退役军人”。大力宣传“模范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推出隋学海、张术河等一批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光荣牌悬挂、立功受奖报喜、组织参加疗养等工作,广大退役军人学习“最美”、争当“最美”蔚然成风

  举办莱阳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评选颁奖

  三是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建好用好红色资源,筹资完成烈士陵园烈士墓一期、二期改造和革命烈士纪念堂改陈布展,建成烟台首批县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设施提质增效、面貌一新。广泛开展烈士公祭、“清明祭英烈”、“为烈士寻亲”等活动,先后有2000余名退役军人瞻仰学习,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推动形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2024年5月,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我市联合举办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迎烈士回家乡”主题活动,为退役军人事务领域跨省域合作提供了示范样板

  鲁沪两地联合举办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

  “迎烈士回家乡”主题活动

  二、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激励支持退役军人 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一是持续提高安置质量。加大岗位筹集力度,近五年先后争取设定中石油、中石化、济南铁路局等央企省企岗位48个,省烟机关事业单位19个,退役军人普遍反映岗位质量越来越高,从“有岗可安”变“优岗可选”。2024年,我市4名转业军官全部安置到公务员岗位,46名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和央企国企,事业岗占比连续两年超过60%,人岗相适率提升10%。

  二是大力扶持就业创业。加强岗位开发力度,协调人社等部门开展13场退役军人暨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联系96余家企业精准开发就业岗位2200余个,达成意向272人。严格落实创业贷款扶持政策,为40家军创企业发放795万元贷款,推荐2个军创企业参加省烟创业创新交流互鉴活动。加大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力度,组织审核150余名退役士兵参加无人机操作、烹饪等精品课程技能培训,退役军人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更好发挥退役军人作用。不断创新安置模式,2名军转干部通过“双向选择”匹配到相适岗位,23%的转业士官精准安置到对口岗位,并成为所在领域中坚力量,有力推动“军队人才”向“地方人才”转变。加强“兵支书”培训培养,推动791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基层“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为21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授旗,强化志愿服务能力建设和作用发挥,着力打造“旌旗戎光”志愿服务品牌,在经济建设、基层治理、抢险救灾中展现担当、展示形象

  为退役军人开展技能培训

  组织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

  三、服务部队练兵备战,推动双拥共建、军民融合“一盘棋”“一家亲”。

  一是积极为部队减压卸负。严格落实党委议军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制度,健全完善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强化部门协调机制,部队用地征迁、土地置换等16件互办实事顺利推进,圆满解决困扰驻莱部队6年的职工家属院供暖问题,实施驻莱场站6个“小散远”台站供电线路改造,协调做好热电公司新建锅炉烟囱位置选址、高度勘测,既高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又精准服务部队备战打仗。

  二是主动为官兵排忧解难。积极开展拥军优属系列活动30余项,实现走访慰问驻莱部队及在外执行任务军人家庭“全覆盖”。近年来,市党政负责人带头在春节、“八一”期间走访慰问部队26次,赠送慰问品200余万元。配合做好军属优待保障,先后为符合条件的28名随军家属办理随迁随调,为12名家属安置工作,为220名军人子女协调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官兵解除“三后”之忧,让部队官兵安心服役。

  三是强化双拥创建实效。以省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为牵引,持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我市连续九届获评山东省双拥模范城。用好立功受奖送喜报政策,先后为980余个立功受奖军人家庭登门入户庆送喜报,将4个二等功以上军人事迹载入地方志,尊崇军人职业成为社会共识。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将拥军领域向新型组织延伸,组织龙大、鲁花、科盾、恒达等90多个民营企业与驻军结成共建对子,选评双拥示范窗口18个,发展荣军联盟商铺480家,持续为驻地官兵和优抚对象提供住宿、餐饮、金融等行业的优待优惠

  军地召开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会议

  为现役军人家庭送立功喜报

  拥军门店为退役军人提供质优优惠服务

  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努力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一是建强用好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开展烟台市“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我市2个镇级站、13个村级站获评烟台市“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在烟台15个区市中数量最多,推动服务保障体系“由有到优”。创新开展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帮助大家学新知新、提升能力。成立工作专班,有序推进、全面完成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工作,扫描建立21398份数字档案

  开展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业务培训

  二是持续加强抚恤优待。制定《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解决优抚对象就医看病难问题。开展部分退役士兵基本养老保险集中补缴工作,1276人享受政策红利。聚焦服务对象关心关切,及时足额落实好1.2万名优抚对象优待资金发放,组织6批次315名优抚对象赴泰安、海阳荣军医院集中轮养,接收补办评定117名伤残军人,为57名伤残军人申请伤残器具59件,优抚对象幸福感、尊崇感不断增强

  组织优抚对象集中疗养

  三是加大帮扶援助力度。深入开展“情暖老兵”、“为老兵办实事”活动,落实落细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普遍走访和专项走访慰问,收集优抚对象及家庭的困难问题6个,并协调相关部门逐一解决。充分释放服务侧、保障侧动能,制定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措施,先后救助帮扶优抚对象84人次,落实困难帮扶14余万元、大病专项150余万元,坚持用“法治思维”维护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帮助挽回损失近50万元,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帮扶救援困难老兵

  下一步,烟台市退役军人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动各项工作探索创新、攻坚突破,以高质量退役军人工作为全市加快突破发展大局赋能添彩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退役军人教育管理好。

  建强思想教育基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指导员队伍建设,实现镇街一级全覆盖。大力弘扬英烈精神,推动英烈精神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深化与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的合作,做好重大活动、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多角度、全方位宣传退役军人工作

  二是深度聚焦强军兴军,把部队备战练兵服务好。

  加强军地沟通,积极落实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深入开展重大节日驻地部队和优抚对象走访慰问专项活动,积极解决现役军人“三后”问题。构建社会化拥军长效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和门店加入拥军行列,大力营造新时代双拥工作浓厚社会氛围

  三是完善机制拓展路径,把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好。

  建立完善移交安置情况跟踪、待遇落实回访等工作制度,优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退役士兵结构,提高转业军官安置人岗匹配度。挖掘储备我市优质军创企业项目,协调落实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推荐参加省烟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和创业大赛,激发创业激情,强化示范带动

  四是提升尊崇有待水平,把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好。

  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系统规范运行,为退役军人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深入开展常态化联系走访,对困难退役军人实施分类精准救助帮扶,针对性解决基本生活、医疗等问题。深入开展“情暖老兵”关爱行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法律援助、心理服务等,合力做好“雪中送炭”工作。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