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戚继光是烟台历史名人,更是一位近500年来国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主要在登州(今蓬莱)度过,青年时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雄心伟志,山东备倭、东南抗倭、北方御虏,为国家边疆安宁立下了不朽功勋,素有战神美誉;他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是我国军事史上的瑰宝,影响朝鲜王朝军队300年;他文武兼备,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和书法佳作,是历代男儿书剑生涯的翘楚。
烟台是戚继光的桑梓之地,近年来先后修复了与戚继光有关的历史文物建筑,建设了戚继光纪念馆,成立了戚继光研究会,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编纂出版了《戚继光文化著作选编》《戚继光研究》《戚继光精神与军事思想》《戚继光生平史话》《戚继光研究文萃》等相关书籍20多套,上演了新编历史京剧《戚继光》——该剧获得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一等奖。上月起,戚继光纪念馆、蓬莱古船博物馆又推出“戚继光的登州印迹”年度大型展览活动。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为更好地弘扬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推介这一烟台重要的历史名人,本报今起推出“烟台故事·战神戚继光”专栏。专栏将通过纸媒与新媒体对戚继光的生平、战功、军事思想、文化遗产等进行挖掘与报道,为海内外人士全面了解戚继光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山东登州人。他一生戎马倥偬,南平倭患,北戍边陲,战功赫赫。
在平倭的军旅生涯中,戚继光的足迹遍及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山东海疆则是他青年时代献身海防事业的起点,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从13世纪至16世纪,由日本的武士、浪人和奸商组成的倭寇,一直侵扰中国和朝鲜沿海。作为沿海省份之一,山东在元朝末年就受到倭寇的侵扰。明朝建立后,倭寇又频频出没于山东沿海地区。
为了保卫海疆安全、巩固政权,明初统治者在山东沿海建设水军,设立卫所、巡检司,建城寨、墩堡等海防工事,加强山东海防建设。至永乐六年(1408),明政府于蓬莱水城设置了备倭都指挥使司,节制沿海诸军,统一指挥山东沿海的抗倭斗争。明朝前期,山东海防逐步形成了在山东备倭都司节制下的由三营、十一卫、十四所构成的严密的部署体系。
然而,至嘉靖年间,沿海承平日久,山东海防逐渐废弛,卫所空虚,战舰残破,军伍缺额,军纪败坏,战斗力低下。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开始大规模地频频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沿海人民惨遭荼毒,山东海疆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这一年,倭寇入侵靖海卫,被山东兵民合力击退。
青年戚继光就是在这种海疆危难之际,受命在山东备倭的。嘉靖三十二年(1553)六月,戚继光被擢升为署都指挥佥事,驻扎登州,统领山东三营二十五卫所兵马。
二
戚继光被委以如此重任,并非偶然。他出身将门,祖辈们的军人气质和谆谆教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
从戚继光的五世祖戚斌开始,戚家一直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在任职内,戚继光的祖辈们忠于职守,颇有功绩。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袭职之后,更是坚持操守,以身作则。他对戚继光管教很严,时常教导他苦读兵书,掌握军事知识。戚景通还让戚继光以“忠孝廉节”为座右铭,严格约束自己。
将门出虎子,幼时的戚继光就已显示出一定的军事才能。史料记载,他时常和泥筑城,削竹子为旗杆,裁色纸为旌旗,堆瓦砾为营垒,带领小伙伴们“驰骋战场”。年纪稍长,戚继光仍旧孜孜不倦地研习兵法武备,遍读儒家经典,深明经史大义。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仅17岁的戚继光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军旅生涯。两年后,他被任命在登州卫管理屯田事务。在这期间,他大刀阔斧地革除卫所积弊,操练士兵,整修战舰,积累了一定的治军经验。
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月,22岁的戚继光参加了山东乡试,中武举。第二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众进犯京师,明政权受到严重威胁,戚继光被委以戍守蓟门的重任。蓟门是明廷九边重镇之一,是保卫京师的门户。在戍守蓟门的岁月里,戚继光“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积累了不少带兵经验和边防斗争经验,为保卫京师作出了重大贡献。
可见,是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精忠报国的可贵志向,将他推上了备倭山东的军事舞台。
三
戚继光深知,山东海岸线漫长,设防备倭绝非易事。他深入勘察海防地理形势,认为登莱“突出海中,三面受敌,且危礁暗沙不可胜数,非谙训之至则舟且不保,何以迎敌而追击乎?故安东北,若劳山、赤山、竹篙、旱门、刘公、之罘、八角、沙门、三山诸岛,乃贼之所必泊而我之所当伺者……”
当时,倭寇是凭借季节风入寇我国沿海地区,“风歘东南也,则犯淮扬,犯登莱”。倭寇所乘船舰以帆船为主,船只的航行及靠岸地点与风向有很大的关系,入侵最猖狂的时候在三、四、五月或是九、十月间。
对于倭寇的这一活动规律,戚继光及时掌握,并以之作为沿海设防的依据之一。
因卫所废弛,山东沿海的防御设施破损严重,水军的战斗力消极低下。戚继光一方面加强海岸防御工事的修建,一方面积极整顿水军,增强海上防御力量。
他十分重视海防工事的修建,要求各卫所在沿海30里设一驿站、10里设一墩,以提高海防通信能力。每到一处卫所,他都要仔细检查海防设施,对损坏的及时进行维修和扩建。
戚继光认为,加强海防必须“水陆兼司,陆战尤切”。他坐镇登州水城,亲自督造战船,编练水师,将登州水师编练为五营十哨,指挥水师出海巡哨,进行海上操练。大大提高了水师的战斗能力,使水城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海上堡垒。
在执行防务时,戚继光身先士卒,亲率舰队巡洋。一次在过文登营时,他壮怀赋诗云:“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岁华!”
四
面对卫所中的种种弊端,戚继光从机构整顿入手,大刀阔斧撤换那些不能胜任的指挥使,提拔重用一批将才,且用人更重实际能力而非资历。
面对卫所官员的玩忽职守现象,戚继光雷霆手段,决不姑息。当他得知登州卫听事吏刘希奉“旷役律限”后,令登州卫指挥使司立即将其逮捕,依据情节轻重予以惩处,“具实申来,以凭参革施行,毋得迟错未便”。
针对卫所中一些士兵勾结地方豪强,私设赌场的现状,戚继光坚决刹住不正之风。面对违纪行为,即便对待亲属他也一视同仁。戚继光有位舅父在军中任职,仗恃长辈身份,不肯听从号令。戚继光不顾长幼尊卑的封建观念,一方面以军官的身份将其当众惩罚,一方面又以外甥的身份当晚设宴谢罪。舅父心悦诚服,表示再也不违抗命令。这件事情在军中影响极大,“由是风声远播”,军士纷纷议论说:“法不讳亲,公也;先国后己,让也;舅且不假,况在门墙为之属吏者乎!苟或不敢,只自速罪戾耳。”事后,军中闲散怠惰的松弛风气逐渐革除,战斗军风日益增长。
钱粮是稳定军心的重要物质保障,山东沿海卫所的钱粮管理一度十分混乱。官员擅自贪挪公款,克扣军饷俸粮,致使库藏空虚,兵无粮饷。戚继光到任后,各卫所纷纷互相揭发。戚继光以此为切入点,严肃整顿钱粮管理。不久,戚继光就收到了登州卫指挥使司的回文,据称千户李武臣、武鉴等14人已归还了部分欠款,其余正在陆续归还中。
五
沿海卫所所在地的社会风气也一度十分败坏,恶豪仗势欺人、偷盗等各种丑恶现象屡见不鲜。戚继光到任后,杀伐果断,坚决打击地方上的恶豪势力。
在即墨有一恶豪,“肆螫闾里,跋扈有年,乡人不堪其毒”,多次将其告到官府。但官府不仅不治恶豪的罪,反而庇护他。这个恶豪越加猖狂,乡人敢怒不敢言。得知戚继光铁腕打击恶豪,恶豪闻风潜逃。戚继光密遣差役,将其“潜捕之,获于野,海上肃然”。
嘉靖三十四年(1555),登州卫破获了一个盗窃集团,缉捕了王朝付等16名惯盗。戚继光命令该卫认真审理此案。经过核实查证后,查清了这些罪犯以前作案的次数、时间、地点、经过以及盗藏赃物。铁证如山,戚继光依律惩处了这些罪犯。
戚继光对地方风气的整饬,安定了地方秩序,赢得了民心,为巩固海防凝聚了民众力量。
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怀着这样伟大的抱负,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两年多的时间里,足迹遍及山东沿海,依据水陆并防的海防战略方针,积极部署了山东海防。戚继光的固防举措,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行之有效的。
戚继光对山东海情、倭情的及时了解和掌握,为部署山东海防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修筑海防工事,率领水军出海巡逻,有利于增强山东海岸和海上防卫能力;对卫所领导机构的有效整顿,抓住了加强海防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提高将领的军事素质;严肃卫所军纪军风,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对钱粮案件的果断处理,有利于充实卫所库藏,保证军需供给,为加强山东海防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惩抑恶势,有利于安定地方秩序,为加强山东海防赢得了强大的民众支持。
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以后,在山东沿海虽有几股倭寇窜扰,但却没有酿成大的危害。戚继光在山东筹备海防的经验,无疑为他后来在闽浙的筹海抗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赵红)
作者注:
本文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史料:
(明)《筹海图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
(明)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
(明)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中华书局2003年版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版
(清)张廷玉《明史·日本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清)《即墨县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刊本
本文由烟台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提供,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