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肠三吃

烟海e家 2025-06-10 23:54

  海肠子是烟台特产海鲜之一,虽然它的长相不雅,但是它那特有的鲜甜滋味,脆嫩而略带弹性的口感,会让品尝过的人为之折服,欲罢不能。

韭菜炒海肠 

  烟台有句老话:“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1861年,烟台开埠,开埠之前,烟台属于登州府福山县管辖。据资料介绍,明清以来,福山大厨技艺高超,名震京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里的“丰泽园”“同和居”等著名餐馆,大多都是胶东福山人经营的。在烟台有一个流传很久,演绎了多种版本的传说,讲述的意思基本一致。说的是早年间,一位福山名厨在京城开了一家餐馆,生意特别红火。同一条街上的另一家餐馆是当地人开的,生意一直不好。当地餐馆的老板煞费苦心,花重金暗中派了一位精明干练的心腹到福山餐馆的厨房充当学徒。这位心腹特别努力,把福山餐馆每道菜品主辅料的配比,切配标准,所用调味料的种类,以及福山餐馆掌灶大厨炒菜的动作,主料、辅料、调味料下锅的顺序,火候的掌控,甚至是每道菜在炒勺里翻了几个翻都牢记在心。后来,心腹学徒期满,回到当地餐馆掌灶,但是炒出来的菜味道还是不咋地,始终不能跟福山餐馆相比。当地餐馆怎么也想不到,福山餐馆藏有一种“秘密武器”——海肠粉,这位心腹根本就不知道,更没看到。福山餐馆的老板每年都要回一趟福山老家,收购一批海肠子,加工成海肠粉,带回京城,靠着把海肠粉洒进菜里增鲜提味,打败京城餐馆无敌手。

  据资料介绍,海肠子学名单环棘螠,外表类似腊肠,呈长圆筒状,成体通常呈粉红色、紫红色或黑红色,体长10至25厘米。在中国,海肠子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海,生活在潮间带及其下方几米到数十米深的泥质或沙质海底,其主要食物是藻类和海水中的微生物。清朝康熙年间编撰的《福山县志》中对海肠子的描述较为精辟:“海肠,形色似肠,故名。其味可比闽之江瑶柱,独邑之海滨有焉,有之必值冬月夜晴徙,值风狂迷其归穴,随浪漂泊至岸,土人拾之,货于市,非可力致也。”

  1994年夏,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和几个同事去烟台开发区金沙滩海水浴场洗海澡。离岸边不远有一条渔船,看上去几乎不动弹,不知在干什么。那时还没有实行夏季休渔。同事老邢水性特好,提议游到渔船那儿去。我是小时候在蓬莱老家的池塘里胡乱学的游泳,水平很一般,架不住同事们的鼓动,又有老邢护驾,我们向渔船游去。在沙滩上看,渔船离岸边没多远,等到了水里游起来,抬头一望,才意识到渔船离我很遥远。我先是狗刨,累了就仰游,把浑身的本事都拿出来了,大概游了有六七百米,这也是我唯一一次游这么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爬到了渔船上,发现系挂在船帮上的大网兜坠浮在海水里,里面装了好多海肠子。原来,这条渔船正在捞海肠子,船老大利用船上的柴油机抽取海水,海水从胶皮管里喷涌而出,潜水员拖着胶皮管子,潜到海底,利用喷涌的海水,把藏在海底泥沙中的海肠子冲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用这种方法捕捞海肠子。我仰卧在船板上,休息了好长时间。往回游时,要从船上往海里跳,那渔船很高,我没跳过,更没经验,匍匐状跳到了海里,肚皮被海水拍得火烧火燎的。

  韭菜炒海肠

  芝罘岛俗称北岛,是中国最大的陆连岛。据传,早在明朝,岛上渔民在过年时,会用海肠、韭黄、猪肉、鲜鱼为主料熬制一道杂烩菜,取其谐音,名曰“长久有余财”(肠、韭、肉、鱼、菜)。后来,此菜传入饭店,厨师觉得是杂烩菜,造型不美观,做了改进,只选取韭黄和海肠,做成了韭黄炒海肠。韭黄是古人运用栽培技术在冬季种植出来的。再后来,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韭菜从时令菜变为四季菜,有红有绿、鲜美异常的韭菜炒海肠成为烟台传统名菜。

  犹记得1992年初冬的一天,老家的堂妹来烟台找我办点事,赶上那几天西北风特别大,风雨交加,气温骤降。听说烟台周边海滩上,吹上来好多半大不小的海肠子。因此,海鲜市场上的海肠子大降价,一块五一斤,市民大量购买。海肠子与韭菜是绝配,不管是炒着吃还是包饺子,都离不开韭菜。因此,那几天的韭菜开始涨价,比海肠子还贵,涨到了两块钱一斤。

  我那时在单位机关食堂当厨师,还没结婚,这一年的中秋节,堂妹做媒,把她的同学介绍给了我,这位同学就是至今已经陪伴了我30多年的爱人。可不能怠慢了媒人,我去市场买了些海肠子和韭菜,在食堂加工了一下,既锻炼了厨艺,又款待了堂妹,一举两得。

  制作韭菜炒海肠这道菜,特别讲究新鲜度和火候,海肠必须是活的。卖海肠的摊主一般都会附带免费宰杀,为顾客称好重后,用剪刀剪去海肠子的肛门和嘴巴,再用手挤净海肠肚子里的内脏和体液。顾客只需带着海肠皮回家,最好当天吃掉,放得时间一长,海肠就会脱水,失去其鲜甜脆嫩的口感。炒之前,先把海肠皮和韭菜分别切成大约一寸长的段,再把海肠段下入开水锅里焯水。海肠遇热,会迅速挺个变硬,一定不要等到水开锅,几秒钟后就要捞出控水备用。另起油锅,下韭菜段炒至半熟,加适量的盐,放入海肠,大火翻炒,几秒钟之后,韭菜与海肠充分融合,一盘红绿相映的韭菜炒海肠就出锅了。这道菜必须是旺火快炒,一气呵成。

  海肠饺子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与日俱增。海肠子的身价也一路飙升,价格翻了几十倍,成为海鲜中的奢侈品之一。每年的11月中旬以后,西北风越来越大,烟台沿海经常会有海肠子随着潮水被吹上沙滩或近海。此时的海肠子个头不大,但出皮率较高,三斤左右的活海肠大约能剖出一斤海肠皮,价格也是一年中最便宜的时候。“海肠控”们会趁机囤货,把剖好的海肠皮逐根整齐地码放在小塑料盒子里,盖紧盖子,放到冰箱里速冻储存。冰冻的海肠子不太适合做韭菜炒海肠,适合包海肠饺子。

  我爱人喜欢吃海肠饺子,因此,我也成为一名“海肠控”,还总结了一套包海肠饺子的操作要领:调制海肠饺子的馅料,要用到海肠、五花肉馅、韭菜。三者的配比按照大约1:0.8:0.5较好。冰冻的海肠皮在室温下自然解冻至不软不硬时,用刀切成半厘米长的小段,韭菜切末,然后把海肠和五花肉馅放入盆内,加适量花生油、味极鲜酱油、盐、香油,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让各种调味料充分融合,搅至馅料黏稠上劲,筷子插在馅料上屹立不倒为止。再放入韭菜末,继续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喷香的海肠饺子馅就做好了。用它包出来的海肠饺子,一个字:绝!

  海肠捞饭

  近些年,烟台饮食界创新出一道惊世美食,它就是海肠捞饭。

  2021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在烟台拍摄过几期节目,其中一段录制的是一位渔民在莱山区森林公园海边沙滩上,用一种特制的、像超大号针管一样的工具抽挖海肠子,还有鲁菜烹饪大师程伟华在他工作的酒楼里表演海肠捞饭。2024年,央视综合频道播放的《三餐四季》山东篇,节目中有一段录制的是年轻的大厨周正浩在烟台西口渔码头,表演了几道海鲜菜品的制作,最后一道是海肠捞饭。周大厨也有一种“秘密武器”,是现代版的海肠粉。

  那次,我和家人去一家酒店聚餐,特意点了一道奢侈的海肠捞饭,体验了一把。我虽然多年前就不干厨师工作了,但是学无止境,艺不压身。我“照虎画猫”,在家里演练过多次海肠捞饭,很受家人欢迎,还积累了一些经验:刚剖好的海肠子要逐条顺长顶刀切成一厘米长的小段,韭菜也要切成一厘米长的小段,五花肉切成黄豆粒大小的丁。海肠段下开水锅略烫,迅速捞起备用,另起油锅加底油烧热,放入五花肉丁,煸炒至肉丁泛白散开,烹入适量味极鲜酱油爆香,下韭菜段、盐略炒,再下海肠段,猛火快速翻炒几秒钟,出锅装入盛有焖米饭或者是炒米饭的盘子里,摆出造型,吃时拌匀。脆嫩的海肠子与五花肉的浓香、韭菜的辛香、米饭的醇香融为一体,特别是海肠子遇热后从体内渗出的那一点点鲜甜的汤汁,每一滴都是精华,被米饭吸收后,吃到嘴里,每一口都是满足和幸福。(薛洪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