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山区绿色家园小区建成于2002年,共计4160户,常住居民7400余人,人口老龄化、设施老旧化、居民与物业矛盾多等问题渐显。今年以来,绿色家园小区党支部认真落实上级部署,深入开展“幸福家园”建设“物业降诉、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专项行动,以“组织融通、机制融畅、服务融心”为着力点,推动构建多方参与的服务治理新格局,让居民在小区真正感受到放心、安心、舒心。
组织融通,织密红色治理网格
组织覆盖强引领。通过“双向派驻、交叉任职”,推动小区、物业、业委会三方深度融合。成立物业联合党支部,由社区工作者担任支部书记,将组织触角延伸至物业服务一线,实现小区党支部对物业工作的有效引领和监督。吸纳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业委会主任担任小区党支部副书记、兼职委员,全面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决策。
包联包帮抓整改。依托初家街道幸福家园“物业大提质、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健全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全覆盖包帮、带头攻坚整治,包社区领导干部、社区书记主任直接负责的领办整治机制,指导小区深入分析上年度12345物业投诉问题,建立《“集中改”和“主动做”两张清单》,明确工作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力争年底前成功销号。
多元力量助治理。深入推进“一格七员”工作机制,每个网格整合社区民警、包社区干部、网格长、网格员、党员楼栋长、物业管家、用电管家等专业力量,打造“网格智囊团”,线上主动亮明身份,线下张贴“支部码”“物业码”,随时随地问需解需,建立“全天候”响应机制,确保居民诉求随时可提、接诉即办。


机制融畅 ,破解物业治理难题
“双线快办”提质效。为全力攻坚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沉疴痼疾,实施“12345热线+网格热线”的双线“快办”模式,设计专属网格名片并公示,让居民有话有处能说、有事先找网格,简单问题现场办结率达95%;通过网格主动巡查、入户收集诉求,收集问题72条,有效化解率达到80%,实现矛盾调解前置,居民满意度提升。
“三治融合”解难题。深化小区“三治融合”工作,依托“居民提事—网格听事—小区议事—协商定事—联动办事—居民评事”的“六步议事法”,每月召开“网格党群议事会”,对居民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民主协商、探讨解决。今年以来,解决暖气管道维修等众筹维修事件2起。引导辖区民警、法律顾问、调解志愿者参与物业问题处置联席会议5次,开展普法宣讲7次,调解邻里噪音纠纷、房屋漏水纠纷等10余次。依托“党员楼栋长聘任仪式”“和光共进”系列模范评选,挖掘小区道德模范和志愿先锋,营造积极互助的邻里氛围。
“四进小区”聚合力。定向定期联系“双报到”单位,依据小区实际需求,精准确定服务项目。广泛对接辖区志愿组织,孵化7支志愿服务队,“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队已累计上门服务3300余次,开展义剪义诊、助浴、“安居”维修等服务100余次。主动挖掘行业资源,成立“绿色我家资源库”,充实小区治理力量。互利共赢引入社会组织,通过空间换服务等方式深化合作项目,开发就业技能培训、医养健康支持等诸多便民利民项目。


服务融心,打造民生幸福样板
组建“幸福到家服务团”,打通便民“最后一米”。聚焦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线上发布“幸福合伙人”招募令,线下撒网式挖掘辖区企业、商铺等资源,组建由党员骨干、专业师资、物业服务人员、小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爱心力量等构成的“幸福到家服务团”,提供“点单式”精准服务。“爱心助学·筑梦未来”项目累计为困难儿童捐赠助学金30500元,“阳光教育·职业培训”项目为有就业需求的居民提供政策指导、求职登记、岗位信息和职业技能培训,联办“幸福集市”“网格邻里节”等10余场大型综合活动,让便民服务从“社区窗口”走进“百姓心头”。
搭建共治共享平台,激活小区治理“一池春水”。设立“绿色我家学习日”,每周五安排1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分享嘉宾”,领学治理典型案例和优秀文章、畅谈个人工作经验和体会感悟;定期邀请专业师资授课,持续为小区工作队伍“补钙壮骨”,为基层治理队伍“磨砺精兵”。设立“邻里议事厅”“阳光调解室”,通过“逢五说事”民意收集日、小区党支部书记和物业经理“双向接待日”、“楼栋微提案”等载体收集意见120条,协商解决停车难、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43项。培育绿色共享角,打造“工具漂流站”“旧物置换角”等互助空间,配套手机充电装置、急救药箱、雨伞、针线包等“小物件”,向居民、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
开办特色“幸福工坊”,打造家门口的“暖心加油站”。为提升服务维度、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小区通过“小区党支部+社会组织+网格能人”的运行机制,主动靠前争取,链接优质社会资源,开办“绿色Life-邻里学苑”等精品项目。通过延时开放、价格亲民的模式,推出毛笔书法、丙烯画、尤克里里、瑜伽、声乐、吉他六门特色精品课程,既能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品质服务,又能盘活小区资源、增强造血能力。


(供稿:中共烟台市莱山区委组织部)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