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园“一降双提”行动】福山区:“三抓三促”解锁小区“幸福密码”

烟台党建 2025-05-27 08:45

  编者按:今年以来,烟台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大力推进物业降诉、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一降双提”专项行动,把党建引领物业管理重点小区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幸福可感可知、可及可享。为推动各级互学互鉴,现梳理总结一批区市、小区等不同层面的务实管用措施办法,不断推动“幸福家园”建设引向深入、取得实效。现刊发第七期福山区有关做法

  今年以来,福山区认真贯彻全市深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暨“物业降诉、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专项行动工作会议精神,紧盯重点任务、盘活资源要素、深化协同联动,不断夯实小区集成治理底盘,为持续深化城市社区“福满福山·幸福家园”建设提能蓄力。

抓“上下联动、集中攻坚”
促小区物业降诉 

   三级联动系统抓。级层面,将“一降双提”专项工作作为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召开全区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制定全区工作台账,细分50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部门分工、推进措施、完成时限,拧紧责任链条。街道层面,围绕“一降双提”重点任务,逐街道制定“创新突破、规范提升、风险防控”三张清单,每月召开副书记、组织委员例会,对照清单进行调度,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社区层面,将“物业降诉”作为每月社区书记论坛固定议题,定期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促进互学共促;将物业纠纷调解、物业法规等内容纳入全区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培训班课程,提升社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突出重点集中抓。10个重点整治小区为主要对象,区级分管领导逐街道召开物业服务提升交流座谈会,组织部、住建局、街道、社区、小区、物业企业、居民代表等参会,逐小区深入剖析问题,精准制定“集中改、主动做”整治清单,推动工作谋有章法、干有成效。推动社区党组织与物业服务企业联建共建,开展联建活动96场次,每月组织开展“物业经理接待日”、“设点听民事”等活动,促进物业服务有效融入基层治理。

  健全机制常态抓。建立定期反馈约谈机制,每月对全区物业类工单进行统计分析,每季度对物业企业服务进行综合考评和排名,对后十名物业经理开展集中约谈,督促整治提升。健全物业问题发现解决机制,依托全域全科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对网格内物业类问题及时上报,对于能够自行解决的,通过小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办”联商共解;对于不能自行解决的,通过网格化平台“三级循环、七级闭环”予以处理,及时化解潜在投诉问题。在区级媒体开设《物业暖心服务在身边》专栏,定期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目前已发布55

抓“精准供给、多元保障”
促小区服务提质 

  强化阵地实体支撑。全区小区精准划分为商住、老旧、回迁、单位住房4种类型,根据小区建设年代、物业管理类型、附近资源配备等情况,通过开发商配建、统筹物业用房、利用闲置空间等方式,新建、改造小区党群服务站19处,同步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站长、2名网格员下沉办公,有序推动“一站通办”,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

  聚焦需求精准服务。面推行小区党支部领办治理服务项目,依托“有事找支部”、入户走访、业主大会等途径,系统梳理居民需求,推动为民服务项目进小区、进楼栋,目前已申报文化艺术、社交互动等8大类768个项目。截至目前,依托小区广场、党群服务站、特色楼栋开展活动256场次,推动为民服务活动从“社区中心小区”向“所辖所有小区”辐射延伸

  整合多元服务力量。榜招募企业商户、在职干部、小区能人等多元力量纳入“幸福合伙人”,组建“福老汇”、“泉”心为民等208支城市服务队,引入家电维修、地毯清洗、家政保洁等公益、低偿服务,提升服务专业度、精准度。统筹“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等各领域群体力量,下沉各项服务资源,常态化开展“非遗集市”“童趣集市”等“幸福集市”活动,让居民享受一站式贴心服务。

抓“资源聚合、共建共享”
促小区治理提效 

   “十进社区”聚资源。开全区党建引领“十进社区”总结提升会,依托“十进社区”活动,统筹30个区直部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职能优势,汇集72项可下沉服务资源,共同确定“社区微业”“中医集市”“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项目125个,相比去年同比增加32%,进一步推动报到单位、志愿服务、行业资源、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向小区聚集

   “三治融合”筑和谐。规范协商自治,深化“六事一平台”民主协商工作法,坚持一社区一品牌,打造“周末群聊趴”“卫言大议”等55个特色议事品牌,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注重法治建设,以“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契机,开展“‘法’式下午茶”“法治辩论赛”等普法活动,营造知法、懂法、守法良好氛围。发挥德治作用,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婆媳互夸”“向日葵家庭评选”“好家风润万家”等特色项目,让德治理念浸润人心

  “空间运营”促增收。索推进社区公共空间市场化运营,全面摸排公共服务用房、闲置空间等场所,筛选10个社区试点推行“幸福工坊”项目,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市场化合作,引入包装袋塑封、手工艺品编织等轻体力岗位,带动240余名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熟练工月均收入可达1800-2500元,部分收益打入社区慈善账户,激活社区“自我造血”功能

(供稿:中共烟台市福山区委组织部)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