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四线工作法”牵系流动党员“高飞不断线”

烟台党建 2025-04-23 08:35

  近年来,莱山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流动党员“管理难、学习难、服务难”问题,创新打造“红纸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品牌,通过“组织管理、学习教育、服务保障、作用发挥”四条主线,构建起覆盖全面、服务精准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实现流动党员“组织不断线、学习不断档、服务不缺位、担当不缺席”。

  “红鸢归‘莱’”强管理:织密流动党员组织网

  莱山区以“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就跟进到哪里”为原则,构建三级管理闭环。一是组织覆盖无死角。在流动党员集中的楼宇、商圈、企业灵活建立党组织67个,选聘23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头雁”书记,带动300余名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网络。二是动态摸排精准化。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一支部一台账、一月一更新、一季一调度),依托“红鸢归‘莱’”二维码实现流入党员“扫码报到”,在社区、企业设立报到点,累计摸排流出党员659人、流入党员1832人,信息登记率达100%。三是双向共管破难题。与重点流入地党组织积极对接,明确组织关系转接、活动联办等责任,协调解决组织关系转接难题53件,形成“流出有跟踪、流入有对接”的全周期管理闭环。

  “红鸢学堂”促学习:打造党员教育新阵地

  莱山区以“红鸢学堂”为载体,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学习模式,破解流动党员“工学矛盾”,确保学习教育“不断档”。一是线上“云充电”灵活学。每月15日晚8点开展“云端”组织生活,通过直播党课、视频研讨等形式覆盖739人次;微信公众号每月推送精品党课,开设“红色加油站”学习专栏。二是线下“接地气”就近学。在车间、工地建立68个“学习角”,推出“夜学加油站”“红色故事会”等特色活动。飞龙集团建筑工程党支部利用午休时间开展“车间十分钟”学习,杰瑞集团党支部组织党员分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书心得,累计开展活动156场。三是内容“量身定”精准学。依托凤莱驿区级红鸢学堂,针对流动党员中的新就业群体创业就业需求,举办“电商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金融知识益课堂”等专题培训100余场;联合人社、司法部门开展“普法行”活动,发放《劳动法》《合同法》手册1000余份,解答维权咨询230人次。

  “红鸢驿站”暖服务:筑起流动党员避风港

  莱山区坚持“以服务聚人心”,通过建强服务阵地、优化服务机制,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一是服务阵地全域覆盖。在区内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党校等建立“红鸢驿站”57个,在区外依托驻外党支部、商会等设立驿站23个,实现服务阵地“内外联动”。驿站内设置服务窗口、议事厅等功能区,配备专职联络员,提供组织关系转接、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二是诉求响应高效精准。开通“红鸢热线”57条,建立“接诉即办”机制,累计解答党员咨询1200余次,解决就业、维权等问题356件。同时,推行“每月一访”制度,支部委员定期与流动党员视频连线,通报家乡发展动态,传递组织关怀。三是关爱帮扶兜底保障开展“情暖红鸢”专项行动,摸排困难党员家庭43户,及时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留守老人就医、留守儿童就学等问题。

  “红鸢先锋”显担当:激活基层发展新动能

  莱山区注重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作用发挥平台,推动流动党员从“服务对象”转变为“发展力量”。一是志愿服务情暖民心。根据流动党员的职业性质、个人优势等特点,成立“志愿红鸢”服务队10支,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就业咨询、创业指导、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8场,服务群众700余人次,解决问题43件。二是基层发展添砖加瓦。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农业技术升级等活动,解甲庄街道流动党员带领村民发展葡萄产业,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推广经验,带动村民就业300余人,提高村民收入约200万元。今年以来,共吸引8名流动党员返乡就业、创业,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中贡献“红色力量”。三是牵线搭桥共谋发展。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举办“流动党员家乡行”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围绕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生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鼓励流出党员当好“宣传员”,为莱山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牵线搭桥;支持流出党员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乡创业,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才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所租赁补贴、创业担保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

(供稿:中共烟台市莱山区委组织部)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