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长岛综试区民政局紧紧围绕海岛人民群众需求,认真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在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民生服务等诸多领域迈出坚实的长岛步伐。从完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为他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到推动养老服务创新,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从民生服务保障建设,夯实幸福的根基,到积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激发社会活力;从行政区划规范管理,传承地名文化,到引领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每一项成就都见证着民政事业的蓬勃发展,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无数民政人的心血与智慧。
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初见成效
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精准化。制定《长岛综合试验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提高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基本水平。引进第三方运营管理,每年开展线下上门服务3000余小时,线上服务14400余人次,时长600余小时。持续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目前,我区共有5处助老食堂,全覆盖黑山乡、南隍城乡两个海岛乡镇,每年免费为村居220余名75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午餐。紧贴“为老、适老、实用”原则,创新实施安心居家、爱心助浴、适老化改造服务,累计为15户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无线呼叫设备,为19位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务,为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工程。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坚实有力
聚焦困难群众生活需求,以民生保障为落脚点,扎实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切实织密社会救助网,让困难群体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创新数据比对和主动发现机制,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做精做细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目前我区有低保对象270人、特困人员26人,连年提高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从2020年城市低保标准679元提高到1069元,农村低保标准486元提高到872元。五年来累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53余万元,发放城乡特困供养资金218余万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五年累计募集慈善款97万余元,围绕弱势群体开展慈善救助项目,累计发放慈善款296万余元,救助群众3000余人次。强化慈善组织管理,督促慈善组织完成年报工作,实施“阳光慈善”工作,及时完善公开信息,依法规范慈善行为,引导支持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加强慈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借助“中华慈善日”等节日节点,通过明白纸、LED屏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慈善理念,提高社会关注。出台《关于推动社区基金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1支社区基金,实现社区基金建设零突破,激发社区“新”活力。
儿童福利撑起为爱保护伞
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组织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等系列活动,年均走访孤困、留守、流动儿童30余人次。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每年组织“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系列活动,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加强儿童工作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开展全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儿童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助力我区儿童福利工作顺利开展。



婚姻登记规范高效
5年来,我区婚姻登记机关紧跟上级要求,聚焦群众关注、期盼的婚姻登记领域各项问题,不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质效,推出集成式APP“爱山东”,广泛应用电子证照。切实做到为民服务、便民服务,累计办理结婚登记738件,离婚登记219件,补发婚姻登记证300件,离婚申请344件,婚姻登记档案查询350余件,开展集体颁证、婚姻家庭辅导、婚俗改革等各项特色活动10余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完善。




流浪乞讨救助更有温度
构建完善市、区、乡镇街、村(社区)四级救助网体系,全面推进建设“1+15+X”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模式,建设1个流浪乞讨救助分站和4个流浪乞讨救助点。结合海岛实际常态化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活动,累计救助流浪乞讨救人员24余人次。组织乡镇街村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干部救助管理水平。



区划地名管理彰显规范化
积极宣贯《地名管理条例》,宣传好、保护好、传承好海岛传统历史地名文化。更新维护中国国家地名数据库数据350条。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把握乡村命名原则,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民俗特色,审核完成乡村道路命名52条,区管委批复中;采集上图地名、兴趣点35余个。加强地名保护和地名文化宣传,显应宫遗址、北庄遗址、侯矶岛灯塔、珍珠门遗址4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地名列入市级地名保护名录。


社会组织日臻完善
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作用。全区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20个,建设1处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会组织年均年报率达到90%以上。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连续三年联合社会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心义剪,年均服务150余人次。组织开展“弘扬爱国情,礼赞新时代”活动,组织观看红色教育影片,增强社会组织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的光影中传承奋斗的使命。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