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民政这五年 | 龙口市民政局

烟台民政 2025-02-21 08:54

  各区市发展成就巡礼

  烟台市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扎实履职尽责,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烟台民政公众号特别推出“烟台民政这五年——各区市发展成就巡礼”专题,展示各区市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置顶“为民”初心  深耕“四色”发展

  龙口市民政局

  近年来,龙口市民政局深入践行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切实将烟台民政“一四三五五”工作思路转化为具体实践,团结一致、守正创新、奋力拼搏,以高质量发展的“龙口实践”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持续向好。

  打造快乐养老标杆,让“颐养龙口”亮色更明

  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推出“1+N”系列纲领性文件,1:《龙口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从宏观层面明确发展目标,N:《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等从具体工作细化管理标尺,累计开展配套培训2700余人次,域内23家养老机构双达标率实现100%。在创新养老服务支持政策、服务制度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得省级奖励。

  注重品牌化、专业化能力提升。打造“福寿龙口 快乐养老”品牌,挖掘培育龙口市恒康养老中心“快乐手势舞”示范典型,多次登上央视等主流媒体,短视频累计点赞量突破千万。发挥域内14家老年大学文化辐射作用,深度融合文化养老与基层文化活动,2024年“送文艺下乡”累计演出280多场次,惠及16000人次。做强人才“第一资源”,与烟台南山学院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年均培养专业人才50余人,全市养老机构“80后”院长及行政人员占比超过40%。2023年,获评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

▲央视新闻报道龙口市恒康养老中心“快 乐手势舞”

  强化养老服务供给优化。建成9家日间照料中心、56家农村幸福院和13家公益性长者食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实现100%,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处。探索“养老机构+长者食堂”模式,日均服务老年人超150人次,完成适老化改造800户,累计为3334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打造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智慧巡护”场景已在220户试点家庭落地应用。自2008年起,实行70周岁以上老年人长寿津贴制度,累计发放老龄津贴3亿元,托起“一老”幸福晚年。

  ▲居家服务:爱心生日餐

  筑牢共同富裕底板,让“善城龙口”本色更实

  聚焦“要素+社会救助”改革。应用“互联网+社会救助”赋能提效,推出“龙易助”救助品牌,实现社会救助“掌上办”、救助政策“码上知”、救助公示“码上查”。深化“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和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资金,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累计发放防走失手环150个。创新“公益慈善+社会救助”服务模式,积极上线“救急难”平台,对经社会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群众,通过“龙慈大爱”项目进一步救助帮扶,该做法入选全省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建立“信用+社会救助”管理机制,出台《龙口市社会救助领域信用承诺制度(试行)》,实现“信用+核查”双重把关。2023年-2024年,龙口市连续两年获批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

  “龙易助”救助品牌宣传

  助力慈善事业蓬勃发展。认定培育慈善组织5家,率先成立烟台市首支县级慈善组织社区基金,累计成立社区慈善基金93支,培育山东省“金种子”优秀社区慈善基金1支。接收社会各界力量捐款(含社区慈善基金、定向基金、冠名救助金)3125.69万元,主要用于爱心助学、大病救助、扶贫济困等领域。推进公益慈善城市建设,打造慈善广场、慈善一条街新地标,扎实开展慈善文化“六进”活动,举办首届公益慈善晚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

  ▲成立烟台市首支县级慈善组织社区基金——新嘉街道府东社区慈善基金

  护航困境儿童茁壮成长。建立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价格补贴、主动发现”制度,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300余万元、助学金50余万元。以病有所医、学有所助为目标,持续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受益困境儿童700余人次。深化“三亮三学三做”儿童主任赋能行动,有序开展“动态监测、部门协作”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累计摸排儿童1448人,托起“一小”幸福生活。

  ▲开展“情暖童心·与爱同行”儿童关爱活动

  提高公共服务质效,让“暖心龙口”成色更足

  深化婚俗改革“02N”工作法。全面实行“指尖预约”、“跨省通办”、“婚育户一件事联办”、户籍类电子证照办理、免费照相服务,实现地区之间、部门之间“0”距跨越,累计办理各类业务43527件。搭建婚姻档案数据库,完成22万份纸质档案扫描入库,在烟台市率先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双套制”保管。组织42场特色“集体颁证”活动,打造“海誓山盟 情定龙口”特色婚俗改革品牌。

  举办“百年党史心中记 百年恩爱同心结”集体颁证活动

  加快殡葬改革前进步伐。大力推行殡葬惠民补助政策,实现“一站式”减免结算服务,累计减免基本殡葬费用2848.6万元,惠及19008名群众。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凤凰山公墓道路提升改造、市殡馆所设备环保升级和整体优化工程。深化丧葬习俗改革,延伸“互联网+”服务,网上祭扫功能累计使用721次,积极组织殡仪馆开放日、殡葬惠民政策宣讲活动,倡树文明殡葬新风。2024年,凤凰山公墓入选省级“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

  开展“礼安烟台绿色清明·移风易俗情暖民心”殡仪馆开放日活动

  激发基层治理动能,让“共治龙口”底色更浓

  抓好区划地名管理三个切口。抓好区划地名日常管理,完成道路、居民区等命名、更名58条,动态完善地名信息库数据4178条,开展龙蓬线、龙栖线、招龙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扎实推进平安边界建设。抓好“乡村著名行动”,完成乡村道路命名及标志设置23条,采集乡村地名信息855条,发挥“流量”优势,发布地名短视频570个,唱响“龙腾福地 名传千秋”工作品牌。2024年,获批全省地名方案编制试点单位。抓好地名文化保护,讲好红色地名故事,列入省级地名保护名录8个、市级10个、县级17个,出版印发《龙口市地名志》1000册,收纳地名4600条。2023年,入选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省级试点。

▲撰写拍摄红色地名故事视频《常伦庄》获 得省二等奖

  健全社会组织培育体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龙社暖阳·红心益家”社会组织党建品牌,打造具有龙口辨识度的志愿服务阵地,年均开展“莲心陪诊”“蛟龙救援”“彩虹村助学”等志愿服务1100余次,服务范围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完善监管体系,召开打非新闻发布会,实地核查、依法劝散非法社会组织9家,有效破解“打非”难题。建立“1个发展中心、5个孵化基地、13个社区中心”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体系,累计培育社会组织471家,发展省级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2处。

▲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类公益志愿服 务活动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