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公安局创新“12345”工作法助力社区警务再升级

梨乡莱阳 2024-12-18 11:07

  今年以来,莱阳市公安局紧紧围绕“十项重点工作”,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改革社区工作体制,创新“12345”工作法,通过锚定“1个目标”、畅通“2个渠道”、评估“3个维度”、落实“4类调处”、确保“5个到位”,全面提升社区警务效能。

  一、锚定“1个目标”。锚定“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社区警务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坚持高位推进。由市公安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局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深入社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局领导接访164起178人次,解决各类急、难任务及历史遗留问题22个。二是明确专人责任。对全市社区、行政村逐一明确社区民辅警,由辖区派出所所长亲自抓,派出所分管同志靠上抓,社区民警统筹负责重点落实,社区辅警负责社区警务工作,确保社区警务工作有人干、管到位,共有105名民辅警专职社区工作。

  二、畅通“2个渠道”。一是畅通线上渠道。建立社区警务工作微信群,社区民辅警主动加入社区、村庄及企业、单位等微信群,公开社区民辅警联系方式,通过各类平台和热线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对群众反映问题实行“首接负责、内部分流、对策共商、限时办结”,形成闭环流转和联动处置的良性互动。二是畅通线下渠道。落实社区民辅警每周与村(社区)书记、治安主任联系见面制度,组织派出所每月和镇街召开一次工作研判会,结合线上摸排的矛盾隐患互通情况,综合研判、多元联动调处,动态消除矛盾隐患。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4592条,化解4502条,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项工作措施。

  三、评估“3个维度”。每周召开风险隐患研判会,综合评估风险隐患,全方位开展化解工作。一是评估重点人群维度。对全市特殊群体分级分类建立台账900余册,每月安排社区民辅警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进行走访慰问,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二是评估重点场所维度。对重点部位展开拉网式排查,对容易引发影响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评估,检查重点企业121家,发现隐患17处,指导督促企业全部进行整改。三是评估重点领域维度。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围绕重点领域梳理110报警平台重复警情,建立“接警、处置、研判、化解”闭环机制,对重复警情纳入基础管控跟踪化解,年内纠纷类重复警情化解率达80%,全市接报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7.84%、15.44%。

  四、落实“4类调处”。一是现场及时调。对摸排发现的小纠纷、小矛盾进行现场面对面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拖久拖大,现场调处矛盾纠纷2800余条。二是入户协同调。对纠纷类警情及现场无法调解的,社区警力会同村干部、网格员入户调解,确保源头化解。今年以来,入户协调1200余条。三是会诊集中调。对涉企、经济类、群体性等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派出所所长牵头,会同镇街有关部门、专业律师等组成调解团队,集中会诊,面对面共同调处。截至目前,会诊集中调成500余条。四是重点攻坚调。对久调不成且风险较高的矛盾纠纷,主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及时报告党委政府,由局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多元化解;对调解不成的,积极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五、确保“5个到位”。一是复访排查到位。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2周内进行复访,巩固调解成果,完成复访排查2000余次,群众满意度达99.8%。二是排忧解难到位。对工作中发现的生活困难群众,加强关怀帮扶,全力纾困解难。今年以来,开展关怀帮扶困难群众23次,帮扶困难群众103人。三是普法宣传到位。对矛盾双方及家属跟进普法教育,及时提供专业法律援助服务,引导群众树立“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0余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37次。四是听取意见到位。纠纷调处后,征求当事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方式,让广大民辅警真正做到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吸收转化形成调解工作规范11条。五是常态巩固到位。每月召开复盘总结会,社区民辅警共同剖析问题、总结经验,深入学习矛盾纠纷调解类法律法规,制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规范,提升排查调解工作能力。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