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教育和体育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打好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组合拳,打造“强师兴教·向优而行”莱阳“微改革”品牌,推动教师队伍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教师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在“引”字上下功夫,优化队伍结构。一是构筑编制周转“蓄水池”。统筹分析各学校、各学段在校生数、班级数、学科结构、在编教师年龄结构等情况,制定精准、科学、合理的招聘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24名,中职教师7名,安置省优秀退役运动员3名,逐步补齐学校学科性、结构性缺编短板。二是下好人才招引“先手棋”。抢抓春季校园招聘时机,赴济南、曲阜、临沂等地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传递“梨乡莱阳”城市名片,扩大莱阳教育知名度。在省内9所高校、16个师范类院系聘任“招才大使”,为青年人才回乡发展及梨乡招才引智牵线搭桥,31名省公费师范生上岗。三是严把教师质量“入口关”。大力引进高学历、师范类专业教师,通过校园招聘、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录用、高层次人才招聘等多种形式,优选优聘优秀教育人才293人,其中硕士学历53人,师范专业占比88.40%,年轻教师占比达94.18%,蓄足教师队伍“源头活水”,全面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二、在“育”字上做文章,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开展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与山师大、鲁东大学等师范类院校开展合作,对教师实行学费优惠政策,累计宣传发动337名教师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二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根据干部任职年限、年龄情况和专业特长等,对全体干部做适岗性分析,根据干部实绩调整岗位安排;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在全系统选拔50名“80、90后”校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累计调整校级干部303人次,中层干部512人次。三是分层分级分类培训。将外出培训作为干部教师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选派干部教师到潍坊、东营等先进学校进行跟岗锻炼;组织开展小学校级干部培训、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提高培训、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等一揽子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1万余人。

三、在“管”字上求长效,立好工作标尺。一是规范评选评优程序。制定《莱阳市教育体育系统评先选优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在评先选优时突出评价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让教师充分明白“干”与“不干”区别,强化教师队伍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合理规定周课时量。印发《普通中小学教师课时量指导标准》,细化不同教师岗位课时量,规定不同学科每周最低课时量,科学规范实施教职工管理评价,形成教师“争上课、上好课”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树师德 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收受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在系统内部起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警示作用和“提神醒脑,敲响警钟”的震慑效果。

四、在“用”字上动真格,激活教师活力。一是探索多种交流轮岗模式。针对部分学校教师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探索创新教师轮岗制度,加大教师在城乡间、学校间交流力度,推进教师配置均衡。今年以来,组织干部教师交流轮岗167人,安排9名教师赴西藏、新疆、巫山等地支教、交流,5名教师到我市支教。二是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头雁领航”、“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实施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新培养烟台市第二批教坛新秀人选49人、莱阳市教坛新秀70人,烟台市第二批学科带头人人选29人,莱阳市学科带头人50人,莱阳市名师30人、名班主任50人、名校长10人,3人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计划。三是强化榜样引领感召。持续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优秀乡村教师等选树宣传工作,持续发挥模范典型榜样力量。今年以来,1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被认定为“山东省特级教师”,2人被选为“大道师者·40年40人”市级宣传展播活动人选,2人被评为“2024年度烟台市中小学教师支教与交流轮岗工作表现突出个人”,47人被评为“烟台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在教师节期间表彰479名“莱阳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班主任、工作者”。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