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科技局产业链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科技+产业”创新生态

梨乡莱阳 2024-12-11 09:47

  近年来,莱阳市科技局以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金融服务、科技人才等重点科技工作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努力促进科技要素在全产业链中的流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产业链强基,激活创新主体“一池春水”。一是实施“创新平台攀登”计划。聚焦全市重点产业,突出创新能力提升和研发成果转化两个重点,按照“建设一个平台,形成一支团队,培养带动一批人才,促进一项产业,服务一方经济”的思路,积极搭建科技平台,增强企业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目前,鲁花花生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建成2个研究中心,推广新技术12项;烟台市肉食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完成大数据及信息化平台建设,转化科技成果11项,开发新产品超150项;烟台食品安全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持续为食品企业提供优质检测服务,累计为送检企业节省成本超过40%。二是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围绕困扰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采用揭榜挂帅的形式,引导企业积极改进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鲁花“花生精准适度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润蚨祥“汽车电驱动变速器高转速油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0余个烟台市级以上项目先后立项,全市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保持连年增长。

  二、创新链赋能,“真金白银”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建立科技贷款“白名单”制度。通过市场化的遴选方式,针对我市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分类建立科技创新企业白名单制度,为合作金融机构精准筛选融资服务对象,鼓励合作银行向白名单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先后向银行推荐“白名单”优质企业72家。支持银行加大对白名单中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等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不同发展期、不同级别强度的融资,已帮助30余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超3亿元,争取成果贷补贴200余万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二是开展政产学研专项对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对接高校院所,推动优势产业延链强链,不断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鲁花与江南大学、龙大美食与山东省农科院、春雪食品与南京农业大学、润蚨祥与北京航空航天理工大学等先后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企业争取各级科技资金超5000万元,有效带动企业创新发展。

  三、深度融合发展,释放科技创新“虹吸效应”。一是引育创新人才汇聚创新动力。绘制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充分发挥鲁花重点实验室、润蚨祥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引才作用,积极引进拥有重大、关键技术的人才和创新、创业融合型人才,持续壮大人才队伍。龙大美食引进的北京农林科学院赵晓燕教授、鲁花集团引进的中国农业大学刘风珍教授均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吉明美汽车配件、顺德盛等企业引进A类、B类外专人才突破20人,A类占比超过50%,引才质量与数量均实现较大提升。二是集聚创新技术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平台、攻关项目、扶持政策等载体,长效化开展“科技赋能进企业”、“大调研大走访”等活动,先后组织清华大学、东华大学成果交流会、江南大学政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等各类精准对接12次,联合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研究院、烟台(国际)技术市场等机构进行企业实地“把脉问诊”20场次,“新型电子级混合酸蚀刻液”等20余项技术成果在我市推广应用。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