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科协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科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注重人才引领、强化联合联动,着力打造社会资源共享、智慧传播广泛、科普高效高质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积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一、强化组织建设,夯实科普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以市科协为中心,加强市属学(协)会、企业科协建设,调整、充实镇街科技助理、村科普小组为骨干的科协组织网络,加强专兼职科普队伍和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科普宣讲骨干积极参加烟台和莱阳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建强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普宣讲队伍。结合“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科技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和“三下乡”活动,组织“科学大讲堂”、“消防安全体验”、“地震逃生安全演练”等主题科普活动4次,组织专家、青年科普志愿者100余人次,让科普宣传深入基层、接近群众。

二是重视科普阵地建设。研究出台《莱阳市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提升科普基地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对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调研督导,对新增基地进行评审认定,对全市科普基地进行复验,推动基地服务创新性发展。目前,莱阳有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9家,烟台科普教育基地10家,省、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各1家。三是建立择优推荐机制。视基地发展和科普服务开展情况择优向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重点推荐,推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示范工程”等各类奖补项目。其中,地质公园被命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2025年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承担中国科协科普教育基地服务教育“双减”试点项目。

二、注重人才引领,激发科技工作者科普活力。一是经常性开展走访调研。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采取座谈交流、登门入户等方式,到光大能源、青农禾、地质公园、气象局等8处高新技术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社区开展学习调研,深入了解科技工作者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强化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二是深入挖掘典型事迹。联合市妇联、市总工会,面向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巾帼奋斗典型“烟台最美职工”、“莱阳最美职工”等活动,选树各类典型100余人。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联合联动,建实科普宣传阵地。一是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整合党校、青农禾科普教育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协会等机构力量,培训科普示范带头人和科普骨干。创新“农业企业+农科驿站+科技特派员”、“菜单式科普”等工作模式,结合基层科普需求,指导科技特派员、农业院校专家组成科技服务队,在重点帮扶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强劲科技动力。

二是推动科普宣传信息化。与莱阳电影公司、莱阳电视台等部门联合开展科普创作、科普讲解员评选等赛事活动,拍摄公益电影《预制菜那些事儿》、植物故事短视频、公益广告等作品,探索科普创作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在电视台设立“科普之光”宣传项目,每月播出科普专题片、科普新闻1次以上;在全市社区、村庄设立科普宣传栏200块,定期更新科普知识,浓厚宣传氛围。提高传播数字化水平,推动科普“资源中国”资源落地应用。

三是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分重点、分批次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每年投入科普资金,在居民集中区和市区重点学校新建科普宣传栏500平米。在基层镇村建设科普示范点,投入资金4万余元,在大夼三里庄村建设科普活动室;择优扶持青农禾、光大国际等5家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科普宣传展品用品、宣传橱窗等设施,为社区居民、村民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便利场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公共性科普文化设施,在梨园路街边建立安全生产文化主题公园;打造1条安全主题路和4个安全文化主题特色点,建设安全文化大型宣传展板12块,中型展板6块,小型展板14块,标语18块。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