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赛事!“YT”码头出圈!芝罘就是这么City

芝罘湾畔 2024-07-09 09:24

  百舸争流中奔涌向前

  2024年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

  (烟台芝罘站)落下帷幕

  以水为媒、以赛会友

  欢迎大家

  走进芝罘、认识芝罘、爱上芝罘

  随着汽笛枪声响起,参赛选手在百舸争流中奔涌向前,在芝罘湾上泛起阵阵涟漪,一人、一桨、一板,逐浪碧海蓝天之间,这正是烟台市芝罘区首次承办国家级赛事的比赛现场。

  7月6日、7月7日,为期2天的2024年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烟台芝罘站)落下帷幕。作为今年我国北方首个在公开海域举办的国家级桨板赛事,精彩的比拼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海上的“速度与激情”,芝罘这座城也正因桨板而更加火热、更加时尚。

  时尚刺激 北方首个海上桨板赛事

  桨板是近年来火热的“新势力”,因其操作简单、对初学者友好等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老人都可以进行摆桨划水。

  “桨板可以在内湖、内江进行操作,也可以进行海划,海划对我来说感觉特别舒服,说实话第一次见到这么清澈的海水。”来自杭州的参赛选手陈烨说道。

  与内湖、内江划桨不同,海划别有一番趣味,畅游仙境海岸,可以近距离感受浪花朵朵的浪漫与刺激。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北面临海中心城区,芝罘海域少有暗礁险滩及暗流,浅海辽阔,海水干净清澈,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为承办海上桨板公开赛的一个先天优势。

  有了先天优势,更要有后天努力,社区公共体育设施100%全覆盖,年均参与体育赛事突破10万人,芝罘区作为烟台市唯一入围的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同时也是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消费试点区,浓厚的体育氛围也为芝罘提供了承办基础。

  “芝罘湾海域的水质清澈,周边环境优越,满足相对封闭又比较安全的比赛场所要求,同时海上充满不确定的风浪也使桨板比赛更加刺激更加具有挑战性,非常适合开展水上运动。”2024年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总裁判长史正祥评价道。

  别样风光 “Y”字码头首次亮相

  一面高楼林立,一面蓝天碧海,从空中视角向芝罘湾广场眺望,“YT”形状的码头与烟台山交相辉映,成为芝罘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为2024年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烟台芝罘站)的比赛区域,“Y”字码头无疑成为这次比赛关注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Y”字码头的首次亮相,更是检验码头建设效果的一次有效考验。

  “YT”码头选用“烟台”汉语拼音首字母进行合理化变形,满足船舶避风停靠,兼顾应急疏散、游艇登陆、近海旅游等功能,致力于打造海上看烟台的起始点、冬季游船的避风良港,同时为居民游客带来别样的观景体验。

  从空中俯瞰,以烟台首字母“YT”形状演变的码头与烟台山美景交相辉映,山、海、城、港融为一体,成为烟台别具一格的风景线,更成为这次国家级桨板赛中媒体记者和摄影爱好者的最佳出片点。

  “以前都是从滨海广场看烟台山,这次可以从新码头上看烟台山,感觉很漂亮,也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是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烟台本土参赛选手王俊宇说道。

  服务保障 赛事包获参赛选手点赞

  从帽子、奖牌等赛事纪念品到喜旺鸡胸肉、海和珍鲜大礼包、张裕微气泡葡萄酒等烟台特产,赛事包给参赛选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台味道的惊喜,更是被参赛选手誉为“全国桨板最强赛事包”。

  “正犯愁桨板赛结束之后去哪里玩,刚好赛事包里有张‘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门票,还有芝罘文旅的宣传手册,每个地方都有什么,可以在芝罘玩个遍了。”来自江苏的参赛选手刘先生说道,等待桨板球赛期间,将准备带着孩子在烟台逛一逛,感受烟台的美。

  “赛事包”只是一个细节,也是芝罘对待这场赛事的态度。在比赛现场,芝罘医院、海港医院等医院医生护士随时待命;芝罘公安、芝罘海事处等部门严控海陆安全;主城控股深蓝文旅定制后勤服务,护航参赛选手“舌尖”上的安全……

  从医疗保障到赛事安全,再到参赛选手的衣食住行,赛事服务保障一直“在线”……作为东道主,芝罘区只为全力办好一场赛事,努力为赛事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创造良好的比赛环境,让参赛选手尽情享受在蓝天碧海间逐浪飞驰的快乐。

  乘着桨板赛事之浪,芝罘区将发挥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引流集聚效应,坚定不移地推进“体育、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策略,深入挖掘并利用其丰富的滨海资源,聚焦于水上体育项目的拓展与创新带动体育产业、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再上新台阶,在全国叫响“奥运冠军之城、体育活力之都”品牌。

  2024年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烟台芝罘站)刚刚结束,7月13日、7月14日2024年中国桨板球公开赛(烟台芝罘站)即将举办。

  这是“以水为媒、以赛会友”的新起点,诚邀四方游客“跟着赛事去旅行”,欢迎大家走进芝罘、认识芝罘、爱上芝罘。

  芝罘City不City?芝罘就在这里,欢迎大家来!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