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在中国古代有何重要意义
你知道吗?
这场讲座带领你
从秦汉简牍和传世文献中
读懂“马政”“代马”
6月30日下午,一场题为《秦汉简牍所见“马政”新资料兼及“代马”的文化解读》的专题讲座在两棵冬青文化空间讲堂举行,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家洲受邀为烟台历史爱好者授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聆听。
“马作为六畜之首,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历代典籍和文学作品中,保留了大量描摹、歌咏、歌颂马的经典作品,堪称蔚为大观……”
讲座伊始,孙家洲梳理了岳麓秦简《金布律》中涉及“马政”的材料,指出秦代存在以马的“齿龄”与身高为标准,禁止役使未达标马匹的规定。而对马匹进行烙印的规定,也体现了秦律的精细化。孙家洲还以悬泉汉简所见“马名”材料为例,探讨了汉代存在的不同的马匹命名形式。
随后,孙家洲由《西京杂记》中关于文帝引代地“九骏”入长安的故事出发,结合汉初整局与考古材料,肯定了此条记载的可信性,并指出这种以“马”为媒介的汉匈文化交流,在当时是长期存在的。结合钱穆、王子今等学者的观点,孙家洲剖析了古代重视“马政”的根本原因——马为“甲兵之本”。
随着讲座深入浅出的开展,不少市民拿手机拍下关键信息,用笔记录下讲座的重点。
在深入探讨了秦汉时期马政管理的特点后,孙家洲还对“代马”一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演变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代马”原指代地(古代国、代分野、代郡)出产的骏马,在先秦时期已与战争攻伐紧密相连,被视为战争中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代马”的含义逐渐丰富并转变为北方人共同的地域情结和思乡之情的象征。特别是在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代马”不仅是战马,更成为文化融合与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媒介。
“老师,我觉得齐国的马之所以有匈奴马的血统,是不是因为齐国和秦国进行贸易,所以才会有匈奴马来到齐国……”随着主讲人结束自己对秦汉简牍中涉及“马”的分享,聆听讲座的听众们迫不及待地和主讲人进行交流。
烟台市芝罘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黄爱杰向介绍,孙家洲教授就秦汉时期的典籍阐述该时期的马政,就代马的一些历史疑问做出解释,阐述了代马的含义,并就其历史渊源做出了介绍,整个讲座让大家眼界大开,为烟台历史爱好者们带来一次文化盛宴。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