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烟台的第三文化馆吗?

烟海e家 2024-06-19 22:09

  新中国成立初期,烟台市(今芝罘区)下设三个行政区,即一区、二区、三区。每个区都有一个文化馆,一区是第一文化馆,位于市府街东段路南;二区是第二文化馆,位于北大街路北;三区是第三文化馆,位于海防营附近,即现在的海港路北段路东。

  我家当时住在袁家胡同,现在的中心大酒店那个位置,距第三文化馆很近。文化馆北面就是我的母校——海防营小学。第三文化馆在我放学的必经之路上,所以我每天放学后都先去玩一会儿。爸爸下班后也会先到第三文化馆看一会儿杂志或打一会儿乒乓球。我们爷儿俩经常会在这里不期而遇。

  这都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可我对这个地方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可以说,它就像一个知识宝库,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一个小孩的求知欲望。

  第三文化馆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四合院,据我妈妈讲,是由当初的火神庙改建的。四合院大门朝西,门前有两根红漆大柱子,两扇厚厚的红漆大门,平时总是四敞大开。

  进了大门,是一条宽敞的大过道,过道南面的三间大房子是办公室,门也经常敞开着。我总是瞥见工作人员在里面忙碌,要么维护展品,要么用彩笔画看板——文化馆的看板多是科普知识,一周一换。

  过道北面的三大间房子是生物展室。这个展室很大,靠墙放着大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些广口瓶子,里面是用药水浸泡的各种生物。展室中央用栏杆隔出一块地方,放着一只长着两个头的小牛标本。我一直怀疑小牛多长的那个头是被人缝上去的。有一天,我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钻到栏杆里,把两个牛头仔细地摸了好几遍,哦,还真是天生的呀!

  东排展区只设了一个展室,即生理卫生室。迎着门就是几个一人多高的立式大玻璃柜,从南往北第一个柜子里,是一副完整的人体骨架,高度和成人是一样的。当时我才七八岁,胆子很小,对这个柜很恐惧,不敢多看。

  第二个大玻璃柜子陈列的是人体的循环系统,有脑、肺和心脏还有动脉和静脉血管,动脉涂以红油,静脉涂以蓝油,而且主要血管都比较粗,越分越细。做工精细且非常逼真,让人一看就明白。

  第三个大玻璃柜子展出的是人体解剖模型。这个模型左侧裸露呈解剖面,肌肉用色彩涂得很真实,腹部裸露的内脏器官,全都标注着名称。

  在展室的最北面横放着一个大玻璃柜子,这是一个生育知识专柜。里面展出了旧中国的旧式接生方法和新中国推广的新式接生方法,优劣对比强烈。那时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用这种直观通俗的方式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接地气,效果好。

  南边一排房子,其中有一间工业展室,比较小,以图片为主,主要介绍工业生产和工业产品。来看的观众不多,很多图片我也看不懂,所以对这里印象不深。

  工业展室对面是水产品展室,在出厦的走廊里放了一条很长的鲸骨,有好几米长。从解说词中我知道了,鲸鱼是地球上个头最大的动物,人家可不是鱼,是正儿八经的哺乳动物。

  水产品展室还有一条鲨鱼的标本,流线型的身形,像军舰一样,很好看。

  重点来了!重点在后院,后院有一个天文地理室和游乐室。天文地理室是我的最爱,这里的一切也熏陶、开启了我一生的志趣。

  这是一间很宽敞的大房子,进入屋来,你仿佛已置身于地球之外。室内摆满各种各样的仪器和教具,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大地球仪、太阳地球月球运动仪(日食月食形成仪)。我特别喜欢地球仪!那时一般人家是没有这东西的,有地图的都不多。我们那条胡同,只有我家和刘老师家有地图。

  我最喜欢太阳地球月球运动仪了!用手一摇,会看到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转,月球在围着地球转动,恒星、行星、卫星的关系一目了然。当3个星球运转到一条直线上时,分别形成了日食和月食,解说词把道理讲得一清二楚。我多想拥有一台这样的仪器啊!可惜,好多年过去了,始终未能如愿。

  后院里的另一个好去处就是游乐室了,有4个康乐棋台和一个乒乓球台。玩康乐棋的人很多,轮流候场,跃跃欲试。乒乓球台放在屋中间,四面都很宽敞。我爸爸每天下班后都到这里打几场球再回家,我也常去观战。

  爸爸是常客,球艺不错,他下班晚,所以球友们会主动让他先上场。头3个球算练习,3个球过后就正式计数了。人少的时候21个球一局,人多时11个球一局。康乐棋台和乒乓球台是文化馆人气最旺的地方,人们会一直玩到闭馆。

  文化馆的院子很大,院子中央建了一个图书阅览室,可以借阅。杂志很多,《人民文学》《人民画报》《解放军文艺》《诗刊》《儿童文学》这些都有。报纸也很齐全,如《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大众日报》《烟台劳动报》等。到阅览室看书看报的人很多,我留意过,小学生我可能是唯一一个。

  一到春节,文化馆会举办娱乐活动,挂出很多精心设计的看板,包括猜谜语什么的,猜中有奖。有一次,我猜对了4个地名谜语,得了两支铅笔,我现在还能记起其中的3个:一路平安(旅顺)、风平浪静(宁波)、四季如春(长春)。

  几年后,因第一机械工业部直属的烟台机床附件厂扩厂需要,第三文化馆和我的母校——海防营小学都搬迁了。第三文化馆迁到西北方向的天和巷,范围比之前小多了,展室都没有了,只剩一个图书阅览室和一个篮球场。从此,我就不大去了,再后来,也不知它搬到哪儿去了。

  第三文化馆,多好的地方啊,我多么喜欢它啊,假如没有它,我的童年恐怕都要失去几分颜色了呢。(王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