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鱼,又叫池鱼,烟、威、青沿海一带习惯称它为“鲐鲅鱼”,而海的另一边日本人则习惯称它为青花鱼。
鲐鱼是海水鱼,前端细尖、尾柄短而粗,呈纺锥形,表皮呈青蓝色,鱼肉微红。鲐鱼与鲅鱼都是烟台人常吃的鱼,但年轻人很容易把两种鱼弄混。其实,鲐鱼与鲅鱼一打眼相似,但仔细观察,鲅鱼的背侧为黑蓝色,有许多黑色圆形斑点,腹侧为银灰色,腹部为灰白色;而鲐鱼的背部呈青黑色,且有不规则的深蓝色的虫蚀纹,最主要的是,鲐鱼的腹部呈淡黄色。
眼下春韭绿、香椿香,正值新鲜鲐鱼上市。牟平有个习俗,鲐鱼下来的时候,逢端阳节,闺女、女婿要送两条鲐鱼去孝敬老丈人。鲐鱼的“鲐”取其“泰”音,老丈人又曰老泰山,女婿给老丈人送鲐(泰)鱼,有祝福之意。
鲐鱼属青皮红鱼类,鱼肉内所含的血红蛋白与组胺酸的含量较高,若是隔潮后(约两天后)或存储、运输不当,食后极易引起中毒症状。
以前,鲐鱼上岸后要先被送去牟平水产加工,然后再拉到各镇的供销社销售,待到了老百姓手里时往往已经不新鲜了,所以那时食鲐鱼中毒的情形屡屡发生。久而久之,民间也就有了一些应对之法,比如把鲐鱼与小白菜苗、山楂或香椿一起熬,不仅味美,还有预防鲐鱼中毒的作用。
记得我小时候,与姥姥同住一村的表舅经常去乳山贩鲐鱼回来卖,那边的鲐鱼多是从南海捞的,价钱相对便宜。
有一次,鲐鱼拉回来正赶上下雨,待雨停后已是隔了一天。表舅的鲐鱼卖不动,剩了许多,就给亲戚挨家送了一些。那天傍晌,姥姥把鲐鱼收拾了一下,也不敢再等,直接进锅去熬。没想到吃完晌不大一会儿,我的脸上、脖子和手背上就起了一些小红点。姥姥一瞧,这是中毒了,她也没慌,只是打发姥爷去村外的山上够几个小山杏回来。当我吃完几个涩涩的青皮小山杏后,第二天早上,那些小红点就消了。
小白菜苗熬鲐鱼,不仅可以预防鲐鱼中毒,还是一道美味。鲐鱼的鱼肉性味甘平,有滋补强壮之功效,与小白菜苗一起熬,不仅对味而且更加鲜美。

每年到了四五月份鲐鱼上市时,母亲就会去菜园里间些小白菜苗,回来洗净,待鲐鱼熬到六七分熟,加些小白菜苗一起熬上半个点,若是提前再加点蒜薹和小红辣椒,待出锅时,看一眼,青翠红润,品一口,鲜香四溢。难怪有人说:不吃顿小白菜苗熬鲐鱼,这一年算白过了。
鲐鱼有许多种吃法,与菜一起熬、熏、红烧都是不错的美味,还有一种经典吃法,那就是腌。回头烀饼子熥咸鲐鱼,美味难抵挡。
母亲每年趁着鲐鱼上市,都会多买一些回来,把鲐鱼洗净剖开,坛子底部洒一层盐,放一层鲐鱼,鱼腹朝上,再洒一层盐,再放一层鱼,最后拿石板压上去,直至鲐鱼被腌制发酵,鱼肉通红。
用上年的苞米面加些豆面,用热水和得不稀不硬。两手蘸点水,挑一团和好的棒米面,抟一抟,往烧热的大锅上“啪”地一甩,锅底下的草火不能停。烀好的饼子,一面焦黄,用手掂一掂,轻飘飘,用手拍一拍,“嘭嘭”有响,掰开一看,暄腾腾的。烀饼子熥咸鲐鱼,海边人家的家常饭,好吃得“拣一筷子九咂摸,一条鱼吃短了三双筷。”(高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