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剑波”就住在我们村,“白茹”就住在我家

烟海e家 2024-05-23 22:46

  《林海雪原》这部描写解放战争时期的优秀小说自1957年出版以来,曾经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书中描写的少剑波、杨子荣、白茹等英雄群像,影响和感动了几代人。书中章节被改编成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更是家喻户晓。

  只是,当时鲜为人知的是,剧中的英雄人物都是胶东人,战争年代,有的就住在我们村子里。这里要说的是《林海雪原》中的“小白鸽”白茹。

  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白茹是《林海雪原》里的卫生员,是唯一的女兵。白茹的原型是谁?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939年,她在我们村住过,而且,就住在我家里。我和她通过信。

  白茹的原型叫刘波,是作家曲波的夫人,龙口人,老家和栖霞苏家店镇紧紧相依。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与妻子刘波

     1938年,14岁的刘波参加了八路军。1939年春天,她跟随八路军胶东五支队的后方医院,到了牙山北麓的栖霞县庙后镇回龙夼村。这个村庄坐落在牙山山脉的怀抱之中,民风淳厚,是八路军的牙山抗日根据地。

  这一年,刘波15岁,是后方医院的护士长,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是后方医院的党委委员。我父亲衣凤池是中共地下党员,是村里的小学教师,跟刘波很熟悉。当年条件非常艰苦,后方医院的医生、护士、伤病员,全部住在老百姓家里。

  父亲曾经说过,刘波和“大郭”“小郭”(两个小护士,是亲姊妹,东北人)都住在我们家的东北屋。后方医院的院长叫夏云超,燕京大学医务系毕业,是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有非常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我父亲的关系非常密切。

  1941年和1942年,日本鬼子重点“扫荡”牙山抗日根据地,把我们村东南面的大山——老庙顶,定为歼灭牙山抗日军民的合击地点。1942年冬,日寇又调集步、骑兵1万多人合击牙山,并向东合围马石山。牙山地区的形势极为严峻,后方医院不得不撤离牙山,向东转移。

  当时栖霞、莱阳、福山、海阳等地很多村民,都被围在马石山上,我们村也有人被围在那里。逃出来的人带回消息,说夏院长牺牲在马石山上。

  当年的信息不灵通,父亲不敢相信却又无处打探,便经常在我们兄弟姐妹眼前念叨:“听说后方医院的夏院长在马石山牺牲了,也不知道真假,你们要想办法打听一下。”

  1979年,我在亭口公社(镇)任党委秘书期间,给在北京某部政治处工作的刘波写了一封信。她很快就给我回信了。原文如下:

  衣成龙同志,你好!

  收到你的信,感谢根据地的乡亲对八路军的热爱。

  我是1939年春天到1940年1月都在回龙夼。我军后方医院住在回龙夼、黑夼等村。当年我只有15岁,我是护士长,是共产党员,同时是医院的党委委员。曾和地方党组织联系。我是住在村西头的房子里。那时村里的女党员衣兰花同志,我参加过她们的党的小组会。我也曾给全村的妇女识字班上过课。

  我们医院的年轻同志,经常在村东头的大白果树下唱歌。晚饭后我们沿着你们村的河流,在两岸散步,采集野花野草。还在西南面一座山上竞走,爬山,总之,活跃得很。每周都开晚会演节目。

  大批伤员在那里治愈了,重返前线。村里的老乡们把自己的房子让给我们住,军民一家人,真是亲密无间。

  30多年,40年了。没有机会故地重游,没有再到过这里,如今我已经55岁了,身体不如过去好,工作又殊忙,不容易去了。如果退休不工作,身体还行,一定争取去回龙夼看看。请你代问村里的老人们好。

  夏院长,他就是在马石山反扫荡中牺牲了。他有一个小女儿,如今在济南。

  此致

  敬礼

  刘波

  1979年5月5日

  刘波在信中提到的我们村的那棵白果树,现在已经不在了。据我父亲和一些老人们说,那是一棵千年古树,根深叶茂,又粗又高,偌大的树冠几乎覆盖了半个村子。每个星期天的晚上,军民同欢,在白果树下唱歌、演节目。

  护士“大郭”和“小郭”是亲姐妹,“九一八”事变,全家人被日本鬼子残杀,姊妹俩侥幸逃了出来,一路讨饭来到胶东,参加了八路军。我父亲把她俩的身世编成剧本,演唱的主题歌就是《松花江上》。

  “大郭”和“小郭”等演员在台子上表演,医生、护士、伤员、战士们和村民在台子下观看。父亲用箫伴奏,那哀切的箫声伴着伤感的歌曲,台下军民无不流泪,群情激昂,高喊“打倒日本强盗!”“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的口号。我们村很多女孩子都在后方医院参加了八路军。

  为什么说“刘波”就是“白茹”的原型呢?

  曲波生前曾谈及“小白鸽”白茹这一艺术形象创作过程。他说:“如果你们要问‘小白鸽’是参照何人塑造的?我可以告诉你们,是我的爱人。她活泼伶俐、聪明能干,14岁参加抗战,15岁就成了胶东军区后方医院的护士长、医院党委委员。我就以她的性格特征,创作了白茹这位‘万马军中一小丫’,以此烘托和平的气氛。”

  据说有一次,贺龙元帅在医院和曲波热情交谈,贺龙很认真地说:“白茹呢?白茹怎么没陪你一起来呢?”曲波忙解释说:“我爱人叫刘波,不叫白茹。”贺龙元帅笑道:“不行,改过来,叫白茹!”贺龙风趣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第一次读《林海雪原》时,我还是个13岁的少年,对书中的英雄人物无限崇拜,但怎么也没想到,原来“白茹”就在我家里住过,“少剑波”(曲波)也在我们村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知道了,可想而知我有多么激动!(衣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