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合影是母亲人生第一张相片,她的眼神却不快乐

烟海e家 2024-02-18 22:38

  那年,自从接到我的入伍通知书,母亲就一直不曾快乐过。

  刚报名参军时,母亲似乎还是同意的,因为我们这些“文革”期间的学生,已经在家赋闲很长时间了,可真要走了,她反而郁郁寡欢起来。

  上午,她在拆洗我冬天穿的那件她亲手缝制的棉袄时,摸着油渍麻花的袖口、衣领,竟默默侧过身子,暗自垂泪。其实,当时的我并不理解母亲的心情。

  半头晌,在环山路一家工厂夜班当门卫的父亲回来了,他买了点东西,准备中午包饺子,算是为我践行。花甲之年的他找了个补差的工作,所谓补差,即是把因退休缩减掉的那部分工资,通过重新工作,找补回来,这既给干了一辈子的父亲找到了心理的慰藉,也可以补贴些家用。

  母亲放下手里的活,开始择菜、洗菜、剁菜、和面,父亲擀皮,我在锅灶上烧火。很快饺子包好了,没有下酒菜,父亲拿出烟台出的老白干,自言自语地说:“今天送儿郎当兵,不用菜,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他把自己的酒杯倒满了,又给我拿了一个七钱的小瓷盅,倒了一盅。

  母亲劝阻道:“别让他喝,上次把他都喝醉了。”母亲一直对过春节时我被姐夫们劝醉的事耿耿于怀。性格温吞的父亲看了一眼母亲,迟疑了一下,用商量的口吻说了句:“不挡害,就这一杯。”母亲不再说话。

  吃完饭,一辈子从没照过相的母亲,突然提议说:“和儿郎去照张相吧。”父亲欣然同意。母亲把我们三个人过年穿的衣服都找了出来,其实除了我那件绒的拉链上衣是春节父母为我新添置的,父母的衣服都是八成新的旧衣服。特别是父亲,他穿的那套中山装,虽然看起来很新,但却是三四十岁时做的,只是春节才拿出来穿几天,然后脱下来重新叠好放进衣柜里。穿衣服时,父亲把扣子扣错了,年纪大了,这是常有的事,母亲并不嗔怪什么,只是帮他重新扣好,并弯下身子,替因胖不能弯腰的父亲系好鞋带。

  我们从民生胡同的家出来,走到三马路,从一个大概叫中兴胡同的近路穿过去,直接来到二马路照相馆。

  一位干练的中年照相师傅接待了我们。他搬出椅子,让父母坐下,用手分别调整一下他们头的摆放姿势,嘱咐他们靠近点,又让我站在他们身后。安排妥当后,他站到前边搭着幕布的相机前,对我们喊道:”来,都看我,看我,笑一笑,好。”快门按动,留下了这永恒的瞬间。时为1968年3月8日。

  从来不苟言笑的父亲笑了,母亲却没露出笑容来,一向对我疼爱有加的母亲,不知那一刻在想什么?儿行千里母担扰,大概她是在忧虑第一次远离母亲去当兵的儿子吧,拥有了人生第一张相片的她,当时的眼神确实有些惘然。走时,母亲让照相师傅在相片上写上“云强入伍留念”及年月日等字样。

  父亲年轻时落下了腿疼的毛病,走路很慢,过马路时,母亲牵着他的手,慢慢向前蹭去。西斜的阳光把金辉洒在他们身上,他们的背影显得很长。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不知远在天堂里的父母,你们过得还好吗?我想念你们。愿你们在天堂依然身手相牵,相依相偎。(潘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