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烟台市区(即今芝罘区)曾经出现过几次非同寻常的自然景观,值得一记。
真正的“镜海”
当年芝罘滨海上空偶见海市蜃楼,市民多奔走相告,抢时间跑到海边一睹为快。但对大海波澜不惊、平如镜面的景象,多数人未曾见过。
1957年春,一天,海边出现“海市”美景,我们正跑去观望时,从烟台水产学校(原址在现在的滨海广场)走出来一位姓李的老教师,和大家一道观赏、议论这一景观。他还饶有趣味地跟大家分享了他前些日子见到的一个特殊的大海景观,即“镜海”:
那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他与学生在海边散步,正是上潮时间,无声无息间,竟然涨满了潮顶,海水很少见的与岸边齐平。更为奇特的是,海面没有一丝风一缕浪,真是波浪不惊,光如镜面。他和学生都清楚地看到,芝罘海边的房舍街市车辆行人包括他们近前的美丽校园等景象,全都清晰地映照在海面上。海面整体一晃一晃的,景色也一晃一晃的,恰似仙境飘飘,可谓“海市”的另一奇观。
之后,再没听说有人见过这种景观。
万鸟过境
那是1959年春,一天下午5点左右,街面忽闻市民一片欢腾,大伙彼此招呼着,抬头仰望,但见天空中黑压压一片,成群结对的候鸟自东向西飞过,清一色全是黑鸟,遮天蔽日。
这些候鸟飞得很低,似乎并不怕人,翅膀掀动拍打的声音清晰可闻。有的甚而降落在稍高的楼顶歇歇脚。我家在市区三马路,歇脚的候鸟一片片落在南山路小学、奇山教堂的楼舍顶端,有的抖翅抻头观望市民,仿佛在向人们表达问候。
这些候鸟飞经时间足有半个小时。
冰海奇观
烟台街的海港俗谓“不冻之港”,但也偶有冰冻。据我上一辈的老人讲,1935年烟台的海就冻过,冻层深达1尺,有的人从烟台山可以一路踏冰径直走到芝罘岛东口。
我们亲眼目睹的海港冰冻是在1963年隆冬。
前往烟台码头探看,只见港内所有船只被白寥寥的冰面封冻着,偶见兵舰驱动破冰,豁开一条水道,后面的冰块瞬间即合拢封冻。

那年,解放军济南军区海上生产队在烟台海港西海区有一片海带养殖区,正赶上绳夹海带苗的最佳工期,指战员们顶风冒雪进入海区,送苗奋战。
在封冻初期,港湾内仅有寸厚薄冰,指战员们一开始用一只小拖轮开道,可后继的载有海带苗的小舢板,被冰阻挡,很难前进。无奈,赶制许多木锤,指战员在船头抡起大锤,不断向冰面左右锤击,同时卡上橹杠摇着舢板,前仆后继,进入海区作业。这是一场冰海尖兵的特别的战斗。
有一次,他们出海作业完成夹苗任务后,舢板船只集中串联,由小拖轮驱动返航。此时正赶上大雪飘飞,大家相互召集,忙于“跟队”,根本看不到海区边远海带架里,仍有忙于夹苗的小船,有一位雪中作业的战士显然没听到返航的信号,事后竟然牺牲在冰海中。
后来,我采访到这一感人的事迹,写了一篇特写通讯《冰海尖兵》,由烟台广播电台播发。当年的《参考消息》报道:外电据此文章得悉烟台出现少有的冰海现象。
据市民说,这次冰冻海面最严重时,有胆大的市民冒险推着自行车,从西港平交道处的冰冻海面,直奔北岛东口,试探成功。
“过龙兵”
1964年秋,我的一个老同学正在担岛为外贸五矿选运鹅卵石,展望芝罘海湾的海面,忽然发现,自东向西出现一道异常海浪,长度约有200米,细看多似小舢板船底一起一伏。这股海浪的前头有明显的一个水柱喷涌,运货驳船的焦船长和当地渔民告诉他:这是“过龙兵”,难得一见。
只见当地渔民忙不迭烧香磕头,拜祭一番,祈求“龙兵”安澜大海护佑平安。一会儿“龙兵”过后,再没见异常海浪。
“龙吸水”
1965年夏末秋初,一天下午,芝罘东北方向海面骤然乌云密布,迅速向烟台山方向涌来。瞬间,市区天色暗了下来。
烟台山周边的人们,在海湾码头搬运货物的工人们,甚至当年在海边的滨海中学的部分师生,很多人同时见到了这样一幕景象:烟台山山顶上空有一股深灰色的浓郁乌云,像烟筒里的烟雾倒垂下来,呈锥型的烟雾如同飞龙,自天而降,一头扎入海面。
不一会儿迷雾消失,紧接着就是霹雳电闪,暴雨骤降。一阵暴雨之后,又见“飞龙”翻身而起,还带起一片海水飞卷而去,真是奇观。(于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