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滑雪吗?不花钱也不用去滑雪场的那种

烟海e家 2024-01-11 10:01

  上世纪60年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守着大海的缘故,每年一入了冬,牟平一带的雪就开始一场接着一场地下。特别是到了大雪节气,大雪隔三差五就来一场,铺天盖地。等过了冬至到了三九,不但有漫天飘舞的大雪,还有村边那银龙般蜿蜒的冰河。

  

  那时候,村子里的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几乎每人都有一副滑雪橇和一副滑冰板。

  

  滑雪橇是用竹片做成的。把父亲掠海(冬天在海边捡拾被大风刮上岸的东西)捡回家的竹竿子用菜刀劈开,削成三指宽、一尺半长的两条竹片,在竹片一端离顶端一巴掌处加热,弯成雪橇的样式。

  

  做好了滑雪橇,接着就要做滑雪撑子。找两根大脚拇趾粗细、一人来高的槐树棍子,去皮削光滑,在棍子的粗端钉进去了顶头的铁钉后,滑雪撑子就做成了。

  

  做滑冰板也挺简单。找两块一指来厚、鞋底般大小的木板,削好后,在每块木板的一面,平行钉上两根粗铁丝,就成了滑冰板。接着,再像做滑雪撑一样,做一把滑冰撑,如此这般,滑冰用的物件就舞弄齐了。

  

  一场大雪,把整个村庄全染白了。这个时候,村子里的大街上、胡同里、场院边,也随之变成了天然滑雪场。恰逢星期天,见到满街铺满了白花花的雪,孩子们一个个高兴得手舞足蹈。女孩子包上围巾、男孩子穿上猪皮绑,不顾母亲的阻拦,抱起滑雪橇就往门外跑。

  

  

资料图  

  刚落下不长时间的雪还很暄软,不适宜滑雪,要想滑雪,需要用脚将雪踏实,踩出一条滑雪道。

  

  每每这时,男孩子一准儿会在女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勇敢。他们脚上穿的猪皮绑,不怕雪,以最快的速度在雪地上颠着小步来回跑着,不用多长时间,一条滑道就踩出来了。

  

  接下来,孩子们便纷纷放下雪橇,开始滑雪。

  

  乡村的孩子皮实,他们在雪中经过无数次跌倒、爬起,练就了一身滑雪的好武艺。此时的滑雪场上,只见孩子们双脚牢牢地踏在雪橇上,身体前倾,双手紧握的雪撑向滑道上用力一撑,人就像射箭一样“噌噌”地向前冲去……滑呀、滑呀,孩子们在滑道上那燕子般飞舞的身影,给平静的村庄带来了生机与快乐。出门有事的人忘记了赶路,他们纷纷站在路边的雪地里,有滋有味地看起热闹来。

  

  看着看着,有些岁数大一点的男人手痒了,也可能是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瘾头被勾上来了。他们走上去要过雪橇来,也要一试身手。毕竟撂下很多年,技艺生疏了,有的汉子还没滑上两步就“轰咚”一声摔了个四脚朝天,满大街的人就会开心地大笑一阵。在那清贫的岁月里,平时村子里很少听到这样的笑声。

  

  等到了冬至交了九,孩子们就开始惦记滑冰的事儿了。

  

  俗话说,“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终于来到了,孩子们带上滑冰板,迫不及待地奔向村边那条小河。

  

  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河早就被冻僵了,河里结着厚厚的冰层。尽管如此,有时透过冰层,还能看到冰下游动的小鱼。

  

  到河里滑冰的孩子中,男孩子居多。冰河之上,他们光着头,身上穿着空心棉袄,脚下踏着滑冰板,像一群不畏严寒的小鱼一样,在冰河上来回穿梭。那场面,常引得那些在河两岸麦田里吃麦苗的大雁,不时抬头朝河这边张望。

  

  滑冰跟滑雪有些不一样,滑雪使用的是双撑子,而滑冰则使用的是单撑子。滑冰时,将冰撑置于两腿中间,双手握住冰撑只要轻轻在冰面上一撑,滑冰板就会驮着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向前飞奔。

  

  滑冰要比滑雪的难度大一些。由于冰面光亮如镜,阻力很小,滑冰板踏在上面,就像脚底抹了油,很难掌握平衡。滑冰时,不但要胆大心稳,还要聚精会神,稍不留意,就会摔个嘴啃冰,甚至还会把别人撞倒。只要一个人滑倒,就会有好几个人因被“追尾”而接二连三地倒在冰上,并身不由己地滚在一起。每每这时,河岸边麦田里的大雁就会朝河里“嘎嘎”地叫唤几声,好像是在笑话我们出洋相。

  

  滑冰时,唯一的制动设施是那根滑冰撑:眼看着就要相撞了,这时,要迅速将屁股坐向滑冰撑,然后以胯下为支撑点,两手握紧滑冰撑杆使劲向后拉,在滑冰撑上的铁钉与冰面的摩擦下,随着冰面上留下的一道深深的沟痕,滑冰板便被稳稳地刹住了。

  

  于是,滑冰的日子里,不少孩子的棉裤裆都让滑冰撑给磨碎了,露出了棉花。为了这,我们没少挨母亲的训斥,揍也没少挨。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家乡已经好几年没下过一场像模像样的雪了,村边那条小河也早已干涸。当年那种滑雪、滑冰的乐趣,已成遥远的追忆。(都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