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稍等,我立刻出发!” | 握手“烟”和·调解止争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11-24 09:20

  “我们同意这样分配遗产,官司我们不打了。”

  当因遗产分配而对簿公堂的三兄妹终于握手言和,承办法官与调解员相视一笑,紧绷许久的眉头终于舒展。

  窗外微风和煦,阳光正好,仿佛连天空也在为这份来之不易的和解致以温柔的回应。

  大刘、二刘与小刘,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妹。2022年,他们的父亲老刘不幸因意外离世,而母亲更早之前已病逝。老刘身后留下5万元抚恤金,未有遗嘱,该款暂由长子大刘代管。丧事办妥后,二刘提出分割遗产,却因金额分配产生激烈矛盾,最终一纸诉状将大哥与小妹告上法庭。

  缺席的家人与未到的和解

  考虑到案情并不复杂,承办法官当即决定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厘清案件焦点。

  但由于小刘远在上海,工作繁忙,既无法到场,也未委托代理人,调解时,大刘坚持必须等小妹表态才愿开口,调解一时之间陷入僵局。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与调解员没有放弃,多次致电小刘。

  电话那头,她沉默片刻,声音冷静却坚定:“我做妹妹的,也要有做妹妹的样子。这个家已经为这笔钱破碎不堪,既然要听我的意见——那我选择放弃继承。只希望大哥和二姐能坐下来,好好谈。”

  可即便小刘明确放弃继承,大刘仍迟迟不愿表态,第一次调解无奈中断。

  背靠背的真心与家人的让步

  眼看直接调解难以推进,法官果断转变策略,采用“背靠背”方式与大刘单独沟通。

  在安静的休息室里,大刘终于吐露心声:不是他不愿分,是妻子坚决不同意,家里事由她做主。

  听到这,法官便耐心地从法律、伦理与亲情多个角度与他分析,并建议请其妻子一同参与协商。

  大刘犹豫片刻,坦言:“她其实就在门外。”随即法官便邀请大刘妻子进入休息室。

  经过法官一番真诚劝解,大刘妻子依旧没有做出让步。

  承办法官便立即邀请栖霞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调解员从亲情出发,从兄妹情谊、已故父母的期望等方面入手,对大刘妻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面对调解员的循循善诱与换位思考,大刘妻子强硬的态度逐渐松动。

  她坦言,自家承担了更多赡养责任,再加上亲戚在一旁“善意劝诫”,才一时固执,钻了牛角尖。

  见此,法官轻声说道:“钱可以再挣,兄弟姐妹之间的情分,一旦断了,就再难续上了。”

  经过一番思考,大刘妻子终于点头:“好,今天我就做一回主,我们同意跟二刘好好谈。”

  奔跑的法官与回归的亲情

  眼看大刘一方态度转变,法官又迅速与二刘沟通。

  原本以为胜利在望,谁知二刘突然提出:“我还要查父亲生前的一笔10万元存款。若没有,我就认了。你们法院自己去查我也不放心,我要求调解员陪同一起去。”

  “我现在就去查,你稍等,我立刻出发!”

  面对二刘的疑虑,承办法官毫不犹豫,当场制作协助查询通知书,邀请调委会的调解员共同直奔银行调取老刘生前的银行流水记录。

  经查,并无该笔存款。

  事实面前,三兄妹终于放下心结,达成一致:大刘继承3万元,二刘继承2万元,小刘自愿放弃,不参与分配。

  一纸调解书,背后是一场亲情的挽救。遗产纠纷从来不只是财产划分之争,更有情感的参与,其解不在法条之中,而在人心之间。唯有立足真情与法理,善用多元方法,借助基层力量,唤醒传统价值,以亲情融化对立,才能真正实现——“家和万事兴”。

  讲述人:孟秋宏

  栖霞市人民法院一级法官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