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十四五”,海阳司法行政法治底色更亮,服务温度更暖

海阳发布 2025-11-17 08:49

11月14日,海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海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项国巍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市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情况;海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亮,海阳市司法局依法治市办秘书科负责人徐丹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海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范少帅主持发布会。

大众网、烟台日报、海阳市融媒体中心等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并进行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十四五”时期,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立足“一个统抓、五大职能”,聚焦中心、服务大局,法治为民、担当实干,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坚持系统谋划
依法治市根基在统筹协调中全面筑牢

充分发挥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职能,出台《法治海阳建设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意见》等文件。连续6年把法治建设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落实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制度,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法治建设始终,推动全市上下以法为纲、循法而治。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打造“非遗+普法”“海洋法治文化”“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等特色品牌,全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坚持主动作为
服务发展大局在精准赋能中彰显力度

主动将司法行政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强化制度供给与风险防范,五年来,累计审查政府合同200余份、规范性文件50余件,提出高质量法律建议超2000条,为重大决策、重点项目筑起“防火墙”,构建起从市域统筹到村居覆盖的“三级联动”合法性协审格局,助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累计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6.91万元。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率先出台行政执法流程和文书规范,开展线上学法、集中考法,提高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能力水平。加强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与新兴领域护航,创新构建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开展“法律领域服务企业专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主题活动,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活动150余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共争取到1项国家级试点、3项省级试点,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并获国家、省市级平台高度认可和推广。

坚持法治为民
民生权益保障在服务优化中持续升温

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五年来,办理“不罚、轻罚”案件221件,减免金额727万元,梳理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与首次轻微违法免于处罚事项377项,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健全普法责任落实体制机制,组建公益普法宣讲团,全新打造东方航天港、国际沙雕艺术公园、丛麻禅院等10个法治文化阵地,创新“非遗传承+普法宣传”融合路径,把普法宣传融入文娱宣传、融入日常活动。打造烟台市首个“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海法护暖阳”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法律服务更暖心,五年来,海阳市免费法律咨询共1.5万人次,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办结4000余件。公证服务更加便民,建立烟台市首家合作制公证处,持续开展“一次办好”减证便民服务,共办理各类公证案件27000余件,服务时效提升了50%。法律服务力量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市律所数量增长了30%,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增长了32%,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坚持底线思维
社会安全稳定在多元共治中更加牢固

加强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率先建成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建立警司联动机制,做实做细安置帮教工作,帮助一批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五年来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734件,城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省级表彰。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五年来办理行政复议案件736件,通过调解、和解方式实质性化解争议236件,调解和解率稳步提升,用法治化方式,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海阳市司法行政系统将聚焦法治审查体系优化、涉外法治能力提升、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关键环节,高标准谋划推进“十五五”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作风,为海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