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绿色科技绘就低碳蓝图

烟台高新 2025-11-05 15:45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绿色低碳已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在烟台高新区,以烟台阳光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阳光新材料”)为代表的企业,正通过一项项硬核创新,掀起了绿色材料革命。从打破甲醛依赖的植物基胶粘剂,到实现“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的全生态无醛绿色竹钢,再到推动绿色建材走向国际市场,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绿色低碳新图景,为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注入强劲的区域动能。

  植物基胶粘剂:打破行业甲醛“枷锁”

  10月24日,记者走进烟台阳光新材料的研发中心,扑面而来的不是传统建材厂刺鼻的化学异味,而是源自植物的自然清香。在一尘不染的中试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密切监测着一桶乳白色、质地细腻的胶粘剂,这便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技术核心——植物基无醛木材胶粘剂。

  这款看似普通的胶粘剂,背后凝结着研发团队多年的心血与智慧。“它以可再生的植物淀粉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料,真正实现了不含甲醛、苯类等有毒有害物质,从根源上解决了人造板行业长期存在的甲醛释放难题,成为替代传统甲醛类胶粘剂的革命性产品。”烟台阳光新材料总工程师谢明义自豪地介绍。

  依托这项核心技术,企业已成功研发出植物基无醛功能型腻子、植物基生态内墙涂料、无醛实木板材、无醛结构用集成材等一系列环境友好型产品,构建起多元化的绿色产品矩阵。

  在公司的无醛实木板材生产线上,技术人员一边紧盯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参数,一边向记者讲解技术优势:“传统的板材压制需要‘先冷压、再热压’两道核心工序,能耗高、周期长。而我们的植物基无醛胶,凭借其出色的初粘力,实现了冷压快速一次成型。”他指着缓缓输送出成品板材的生产线介绍,“这一步革新,意义重大。我们不仅砍掉了耗能巨大的加热环节,直接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而且双面施胶量比传统甲醛胶降低了约10%,节约了成本。这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是一次兼具环保与经济效益的深刻变革。”

  技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消费者守护健康。“这款板材不仅彻底杜绝甲醛危害,还通过独特的防潮工艺与无纺布底衬技术,即便在高湿度的南方地区,或是厨房、卫生间等潮湿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性能,真正为千家万户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该技术人员介绍。

  “点竹成金”:撑起大国基建新脊梁

  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绿色材料的应用场景拓展出无限可能。

  在阳光新材料的产品展示区,一段竹钢样品格外引人注目。用指节轻轻敲击这块厚实的深色板材,沉闷而坚实的回响传递出它的非凡质感。“别看它以竹子为原料,强度却堪比钢材,还具备高耐候性、防腐、阻燃等优异特性。”谢明义的介绍,颠覆了人们对竹材的传统认知。

  竹钢产品以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竹资源为原料,融合疏解纤维化制备、无醛胶粘剂均匀导入、成型固化等多项核心技术,以竹基纤维为基本单元,按顺纹理方向经冷压胶合制成,是一种高性能、多用途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

  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结构用重组竹的最大厚度通常难以突破160毫米。“由于竹材是热的不良导体,热压工艺不仅能耗高,还会随着厚度增加导致生产周期延长,在产能与成本控制上面临双重瓶颈。而采用我们的冷压一次成型技术,生产的产品厚度和长度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节。”谢明义说,这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是国际竹材加工领域的重大突破。

  这一技术飞跃,让国家倡导的“以竹代木”资源战略,成功升级至“以竹胜木、以竹代钢、以竹代塑”的新高度。例如,在沿海、多雨、高湿的光伏电站环境中,传统金属支架易受腐蚀,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而竹钢凭借优异性能,成为应对极端环境的理想“绿色骨架”,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明显。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让中国绿色建材技术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创新沃土育动能,与“双碳”战略同频共振

  作为在烟台高新区成长起来的科技型企业,烟台阳光新材料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这片沃土上优越的创新生态、精准的产业政策支持与浓厚的产学研融合氛围。

  公司打造了1000余平方米高端新材料研发中心,已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多项科技成果经权威机构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落地。

  谈及未来规划,谢明义透露,公司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欧盟CE认证,下一步将重点研发低成本、低碳化的装配式木竹结构集成房屋,推动自有绿色材料在建筑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同时,企业计划逐步将这一绿色建筑解决方案推向海外市场,让中国低碳建材技术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

  在高新区,这样的绿色创新故事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将绿色低碳技术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托科福(山东)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低碳低氮节能蒸汽机,相较传统燃气锅炉,综合节能率超30%,碳排放同比减少2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同比降低50%以上,为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提供有效方案;龙港泵业承担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国产化首台套二氧化碳管输增压泵研发工程,在国内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输送,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中集集光作为海上光伏发电领域的先行者,掌握海上光伏核心技术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成功建设“全国首个半潜式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与“全国首个海上浮式光伏实证基地”,为海洋清洁能源开发探索新路径。

  如今,高新区的产业“含绿量”还在持续提升。目前,该区已获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区内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市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正在争创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撬动绿色发展新支点,烟台高新区正将产业“含绿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含金量”。未来,这里不仅将持续孕育更多打破行业瓶颈的绿色技术,更将以全链条绿色制造体系为依托,为国家实现“双碳”愿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方案,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