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的栾老师每每想起自己的教学生涯,总是感慨万千。
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育人无数,用“桃李满天下”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官员、商人、学者……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偶尔同学聚会时,作为老师的他还能从记忆里搜寻到他们青春的模样,每次见面,他总是激动得老泪纵横;那些远走他乡或在国外发展的学生,只能在梦中流下思念的泪水。
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老年时,回忆便成为一剂思念的良药。没事的时候,栾老师会从相册里翻出那些与学生们相处的美好时光,摸摸这个,看看那个,时而笑声朗朗,时而眼泪会不自觉地滚滚流淌。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高考制度恢复不久,栾老师在一所高中教语文,同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其时,他班里的班长不但品德高尚,而且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学校对他寄予了厚望。然而,就在高考前夕,这名学生的父母先后离世,如晴天霹雳般彻底将他的精神世界击垮,结局可想而知。
高考结束后,所有的录取通知书都陆续发放完毕了,所有的大学都陆陆续续开学了,栾老师才接受了这个现实——他的学生、优秀的班长落榜了!这一夜,栾老师彻底失眠了……
上大学是栾老师一生的宏愿,但是动荡的岁月粉碎了他的大学梦,他不想让他的学生也在痛苦与不幸中与象牙塔失之交臂。第二天是星期天,栾老师起了个大早,跟妻子说要下乡去走访学生家长。妻子没敢多问,赶紧起来做饭。可栾老师哪有心情吃饭,推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就离开了家。十几里的山路,他半骑半推,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地来到了学生所在的村庄。可是当他站在学生的家门口时,一把铁锁挂在门楣上。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栾老师多方打听,才知道学生跟随姐姐、姐夫去锄地了。栾老师走到地头时,学生正在低头锄地,脸上的汗水混合着泥土,流出了一条条“沟壑”。栾老师心疼地抱紧了他,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顺着栾老师的脸颊横冲直撞地流了下来。他哽咽着说:“走,跟我回学校复读!”学生抬起头看了看老师,坚定地说:“不,我要帮姐姐、姐夫种地养家!”虽然如此说,但栾老师能看出,学生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这里不是你的战场,你应该去更广袤的原野驰骋。”栾老师顿了一下又问道:“你姐姐、姐夫呢?”学生用手往前面不远处指了指。
栾老师赶忙过去,把学生的姐姐、姐夫叫在一起,说了让学生回去复读的事。姐姐为难地叹了口气说:“谢谢老师,可是我们没有钱供他复读啊!”“你们能供他吃饭不?剩下的事情我来解决!”栾老师回答得干脆利落,即便他也不知道复读一年600元的费用该如何解决。那时候的6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呀!他当时的月工资不足百元,妻子没有工作,还有个女儿喝奶粉。但男子汉吐口唾沫就是钉,既然话已出口,断没有收回去的余地。
学生的姐姐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师,我替我父母谢谢您。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呀!”这时候呆在一边的姐夫也诺诺地说了一句:“粮食我会按月送到学校。”栾老师擦了一把汗,使劲地拍了一下学生的肩膀。学生啥也没说,紧紧地咬着嘴唇,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两只手握成了拳头。
回家的路上,栾老师百感交集。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候才忽然想起还没跟妻子交代。回家后,面对妻子,他几次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说了出来。没想到妻子居然笑了:“这是好事啊,我支持你。一年的时间,我们想想办法怎么也会过去的,只要你的学生能争口气,别让你失望就好。”栾老师高兴得手舞足蹈,一向沉稳的他竟然破天荒地一把拉过妻子,紧紧搂在怀中,语无伦次地说:“你是学生的好母亲、再生母亲,我谢谢你。没娘的孩子天照应,从今以后,我们就是学生的天!”
学生非常争气,复读期间继续做班长,平时关爱同学,带领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学习,他自己也披星戴月,一头扎进学习里。每个星期天,栾老师都会把学生叫到家里给他改善生活,形如父子。又是一年高考结束,栾老师帮他选择了军事院校。接到入学通知书那一刻,学生放声大哭,然后跑到父母的坟前虔诚地磕了响头,并发誓一定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为学校争光,报效国家。入学前,他来到栾老师家里,向老师和师母辞行:“爸妈,儿子告辞了,您二老好好保重身体,我一定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一声“爸妈”,瞬间拉近了彼此心灵上的距离,三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幸福的泪水滚滚流淌。
四年军校生活转瞬即逝。其间,栾老师不断地写信鼓励学生。毕业后,学生被分配到了沈阳某部队司令部任文职军官,第二年回家探亲时,双手捧着600元现金来见栾老师。栾老师先是一惊,继而愉快地收下了。他说,他不想让学生心中有欠债的负担。第二次回来的时候,学生给栾老师的女儿买了一只玩具狗,栾老师结婚晚,孩子小,他也就没客气,笑着接受了。
再后来,学生每次回来,除了大包小提的,临走时总是留下一些钱,从一万五千元到两万元不等。为了让学生得到宽慰,栾老师都如数收下了。他一分未动,单独立了一个账户,等待机会归还原主。栾老师说,他有退休金,不缺钱,帮助学生也没想过要得到他的报答,只是觉得这样优秀的学生不上大学可惜了,对个人、对国家都是一个损失。“能帮他圆了大学梦,也是圆了我自己的大学梦。大学是莘莘学子共同的梦呀!”栾老师说。
学生在部队一直很勤奋,不断进取。他有着山东人的淳朴,也有着栖霞人的忠诚。他从基层文官到高级军官,一步步做到了今天的某警备区的副司令员。他有一句自勉的话发人深省:没有老师的无私奉献,哪有我今天的小小成就。感恩老师,师恩浩荡!感恩社会,给了我广阔的成长空间!
(林春山)